问:
孩子两岁多时,我身心疲惫,爱发脾气。如今,孩子大了,到了青春期,我依然爱发脾气。因为爱发脾气,我和丈夫、孩子以及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都不怎么好。我知道发脾气不好,但有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有时,我前面跟孩子发了脾气,后面就后悔了。看着孩子唯唯诺诺的样子,我也心疼,也不想当一个爱发脾气的妈妈啊!
请问,既然发脾气不好,人为什么还有情绪化的本能呢?另外,怎么能不发脾气呢?
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搞清楚情绪化的作用是什么。
比如,孩子不写作业,你大声斥责他。是你真的想骂他吗?不是,是你在震慑他,通过加大音量、做出凶狠的表情,让他怕你,然后乖乖地去写作业。
就是说,发脾气是一种打败对方的心理策略,通过表达愤怒来控制局面,让事态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
家长对孩子发脾气,多是为了让他听话;妻子对丈夫发脾气,多是希望他能更体贴、对家务付出更多一些。
显然,发脾气对自己是有好处的,可为什么大家又都不喜欢发脾气的人呢?因为发脾气会伤害对方,会破坏两个人的关系。
比如,到家后,看到孩子在玩手机没有写作业,你对孩子说:“别玩手机了,赶快写作业。”他回答“马上写”,但就是不行动,依然玩手机。你生气了,上前没收手机,并开始发脾气:“再这样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爱去哪儿去哪儿!”
你真的会不要孩子吗?不会,你这么说是在气头上,但孩子会信以为真。他年龄小,心智发育不成熟,事事依赖父母,你若抛弃他,他的生存就成了问题。连生存都成了问题,他哪里还有心思学习呢?他越来越蔫,在你跟前也不说笑了,学习只是做做样子。看到孩子这样,你后悔了:唉,我不该对他发脾气!
当初,你想用发脾气的方式震慑住孩子,让他知道不听话的严重性,没想到,你说的气话不但没有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反倒深深伤害了孩子。
被家长嫌弃,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否定。孩子受到伤害后,会本能地躲避家长。结果,你的爱无法传递给孩子,孩子感受不到关爱,只记得你言语中的贬损。
如果你常对孩子发脾气,孩子会觉得自己总在犯错,这做不好那也做不好,长此以往,他会失去自信心和价值感,没有勇气和力量面对生活的挑战。
那么,如何避免乱发脾气呢?
一要有觉察。
当你愤怒、想发脾气时,要提醒自己:孩子犯的错,是原则性问题吗?如果不是,显然,我的反应有些过度。
我为什么会反应过度呢?
因为我的情绪背后有自己的心理需求。比如“我让孩子写作业,他却只顾玩手机,我很生气”,这背后的心理需求是,我希望说了什么孩子马上照做,他没有马上照做,我就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可是孩子不马上照做,就是在挑战我的权威吗?很可能不是,而是手机游戏太有趣,让他一时放不下。如果是这样,我要解决的是自己反应过度的问题,不是孩子不写作业的问题。
二要提高自我认知。
爱发脾气的人多是安全感不足的人。比如,一看孩子没写作业就发脾气,是因为家长安全感不足,过于渴望有一个确定的光明未来。怎么解决安全感问题呢?跟丈夫、孩子建立好连接,能带来安全感;把家经营好,成为家里不可或缺、无法代替的角色,也能带来安全感;和父母、兄弟姐妹保持良好关系,获得更多支持,同样能带来安全感。当你有了更多的安全感,对他人的接纳程度就高了,就不爱发脾气了。
记住:发脾气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闹得双方都不愉快,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能少做就少做,能不做就不做。
END
作者:张权
编辑:杨子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
第一时间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