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百年的时间里,蒙田的随笔始终独树一帜。他的文字真诚、朴实无华,纵然学富五车,也不饶舌卖弄。他会毫不客气地对读者说:别指望从我的文章中获得什么,我只是用菜市场上的语言写作。
年纪大了,他坦然承认自己记忆力的衰退,并总结了四点好处:
1.不再擅于撒谎了。
2.不能再讲长故事了。
3.不再记仇了。
4.对已去过的地方和已读过的书又重新开始充满了喜悦。
译林君掐指一数,表示对第四点尤为赞同,每过一段时间,总会把《蒙田随笔全集》拿出来翻翻,只觉常读常新。
今日是蒙田的诞辰,译林君试着与蒙田展开一场跨时空的对话。非常幸运,人逢生日精神爽,他简直是知无不言,只字片语,便让人如沐春风。
问题都是译林君胡诌的(x),但回答都是出自蒙田之笔,如无特别标注,它们均出自《蒙田随笔全集》。
蒙田肖像
Q:蒙田大师,我可以问你一些问题吗?
A:我知道什么?……我的蠢话都是不经意脱口而出的,这与它们的价值相符。这样很好。随说随忘,并未花什么力气。
Q:我的大脑每天都只想休息……
A:大脑无所事事,就会胡思乱想。……它就像脱缰的野马,成天有想不完的事,要比给它一件事思考时还要多想一百倍;我脑海里幻觉丛生,重重叠叠,杂乱无章。为了能够随时细察这种愚蠢和奇怪的行为,我开始将之一一笔录下来,指望日后会自感羞愧。
Q:您平常如何处理财富问题呢?
A:我过一天算一天,安于日常的和现时的需要;至于非日常的需要,那是世界上所有的储备也无法满足的。我们要用自己的武器同命运抗争。我存钱只是为了买些什么:不是为了置地产,那于我毫无用处,而是为了买快乐。
Q:我越是想抓住某样东西,它便离我越发遥远,如此何解?
A:“量力而行”是苏格拉底最喜欢也最经常重复的话,是一句内涵丰富的话。应当将自己的愿望引向那些最容易得到,并且与自己的能力最接近的东西。确实,假如我不去和千百个与我的命运息息相关,并且是我不能缺少的人融洽相处,却要去高攀我的交往能力达不到的一两个人,或者异想天开地追求那些我无法得到的东西,这不是一种愚蠢的任性吗?
《蒙田随笔全集》
Q:书太多了,看不完,根本看不完啊……
A:书是讨人喜欢的,但如果读多了到头来贻误我们最为宝贵的欢乐与健康,那就丢下不要去读。……有些知识学了无用,难于掌握,大部分是为世人创立的,应把它们留给为尘世效力的人。至于我自己,我只喜欢有趣、轻松、读了高兴的书,或者让我宽心,并为我处理生死问题提供意见的书。
Q:在旅行中我们才能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吗?
A:为什么要去异国他乡?背井离乡就一定能躲避自己?驱散我们烦恼的是智慧和理想,并不是远离人世的海角天涯。
Q:人如何度过一个人独处的时光?
A:你就把众人当成一个人,把一个人看成真正一群人吧。不要再追求世人谈论你,而是怎样同你自己交谈。回到你自己那里去吧,但首先准备接纳你自己。如果你不懂得管理你自己,把你交给自己就是荒唐的。
Q:为什么您总是谈论自己?
A:作家们往往通过展示自己的独特之处让公众认识他们,我是第一个向公众展示包罗万象的自我全貌的人;我是作为米歇尔·德·蒙田,而不是作为文学研究者、诗人或法学家与他们交流。倘若世人抱怨我过多地谈论自己,我则要抱怨他们竟然不思考自己。
《蒙田随笔全集》法语版
《蒙田随笔全集》以其轻松从容的笔调、起伏变化的行文、充满思辨意味的思考,长久以来都被列入法国学校的必读书。1571年,蒙田38岁,回到家乡潜心著作,共计百余篇的随笔便是他丰硕的写作成果。他将几乎百科式的写作探索都投入到自我身上,既向世人袒露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在塑造与反思自身。在序言当中他就坦言道:“我愿意大家看到的是处于日常自然状态的蒙田,朴实无华,不耍心计。”
阅读随笔集,我们会看见蒙田任意地在大量历史事件与文人话语间游走,但他无意去确定某种真理或真相,他更像一位从箴言与警句中活脱脱冒出来的真人,敢于质疑与反思一切迂腐的宗教观念或社会偏见,娓娓道来他最真切的个体感受,从不高高在上地进行任何说教。他的个人化是机智与可亲、自然而真诚的,他认可慎独的美德,也承认曾经的过失,毫不做作,在他的文字里,不会有让人觉得陌生的疏离感。
在自我被无限放大到几乎不可捉摸的当代时空里,蒙田对个体心灵感触的细微捕捉、个体思考的独立性,都在启示我们更具体地认识自我,把握当下自己存在的位置,而且这种认识应该永无止境。毕竟,生命本质上就是一场探索。
蒙田陵墓
以上便是译林君从与蒙田的对话中获得的浅薄见解。关于如何阅读这套书,读者朋友还有哪些创见?留言区,一起聊聊吧!
文字、排版:陆子航(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