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凌晨,游客付某某在海南三亚步行返回酒店途中,右脚第二脚趾被不明生物咬伤。就诊三小时后病情急剧恶化,经两家医院接力抢救无效,于当日7时21分宣告死亡。目前,三亚市卫健委已封存病历介入调查,关键分歧在于患者是否在首诊时明确告知了毒蛇咬伤可能,而银环蛇伤特有的隐蔽症状与普通虫咬的相似性成为焦点。
据卫健委通报,付某某首诊时主诉为“不明物体咬伤伴恶心呕吐、下肢麻木”,但未主动提及蛇类。三亚中心医院急诊科根据两个间距1厘米的模糊齿痕,初步诊断为虫咬伤并实施常规处置。3小时后患者出现舌麻等神经症状,院方才怀疑毒蛇咬伤并紧急转送配备抗蛇毒血清的部队医院。部队医院病历显示,患者转入时已出现呼吸衰竭,虽立即使用银环蛇血清抢救,终因喉头水肿导致窒息死亡。专家指出,从咬伤到注射血清间隔超过3小时,远超银环蛇伤最佳救治窗口期。
家属向媒体提供了不同说法:付某某男友称女友曾向首诊医生展示伤口并提到“可能是毒蛇”,但医生未予重视。现场监控因环境嘈杂无法清晰辨识对话内容,家属正试图解锁死者手机查询事发时的搜索记录。温州市蛇类研究所所长陈俊标分析,患者症状与银环蛇伤高度吻合,这种神经性毒蛇咬痕隐蔽,非专科医院容易误判为普通虫咬,而延误治疗会导致不可逆的呼吸肌麻痹。
事件暴露出旅游城市医疗应急体系的薄弱环节。三亚作为热带滨海旅游胜地,毒蛇出没风险较高,但公开信息显示当地仅部队医院常备多类抗蛇毒血清。陈俊标建议游客在草丛密集区域应穿着防护鞋袜,被咬后立即拍摄蛇体照片辅助诊断,切勿迷信雄黄等民间防蛇方法。目前卫健委正与家属协商尸检事宜,涉事医院诊疗流程是否合规有待官方结论。
夏夜虫蛇活动频繁,这起悲剧为户外安全再敲警钟。在等待调查结果的同时,更需思考如何筑牢从游客自我保护到专业救治的联防链条,让每一个生命都能获得及时、准确的医疗庇护。
免责声明:文章内标注时间、事件过程、相关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勿对号入座。理性看待本事件,不要主观臆断恶意评论、切勿人身攻击,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存在真实性争议、事件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