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三十年·三十人 | 张世鹏:以家国情怀筑梦雪域高原
创始人
2024-11-04 16:30:46
0

大众网记者 屈晨晨 视频 程国闰 烟台报道

我是谁?

我为什么要来?

我来了,要做什么?

初到聂拉木,站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之巅,望着眼前这个雄浑辽阔又带着几分苍凉的边陲小城,张世鹏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自问不远万里来到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的意义是什么。但,很快,他就找到了答案。

36岁的张世鹏成为烟台市第七批援藏工作组干部中的一员,来到聂拉木

十一年前,36岁的张世鹏成为烟台市第七批援藏工作组干部中的一员,在聂拉木参与对口援建工作,并担任聂拉木县住建局副局长、樟木城管大队大队长等职务。从黄渤海之滨来到喜马拉雅山脚下,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气息都有着巨大差异,对此,张世鹏说, 我们既然来到了这里,就必须尽快适应这里的一切,在有限的时间里,为聂拉木的发展尽一份力。

烟台市第七批援藏工作组在聂拉木援建的公路

做项目,就要把它打造成样板工程

援藏之前,张世鹏就已经在烟台住建部门工作多年。来到聂拉木后,主要负责援藏项目的建设和落地。这让专业对口的张世鹏对自己在聂拉木的工作充满信心。然而,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却又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难题和挑战。

“我们在聂拉木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项目的谋划和落地。援藏工作的经费和资金安排是有限的,而需要给予支持的各类项目比较多,比如交通道路、公园绿化、旧村改造、产业发展等。” 张世鹏表示,当时援藏工作组迫切做事的心情和手里的资源有些不成正比。为了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工作组对全县开展了长达三个月的摸底调查,并对援藏项目进行逐一甄别和研判,通过科学决策、充分论证,最终确定了三年援藏大体的项目盘子。

项目定下来以后,如何按期推进落地,又成了工作组面临的难题。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聂拉木冬季比较长,有时已经进入5月份还在下雪,每年有效的施工期仅有半年左右。“施工期限紧张、可用的熟练工人缺乏、工程量计算误差比较大,既要保证建设的进度,又要保证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和内地比起来,施工的难度比较大。”面对聂拉木的实际情况,张世鹏不得不承认,用烟台组织项目的经验,没有办法去推测和解决在聂拉木遇到的难题。

援藏期间的张世鹏(左一)

既然施工期这么短,那就和时间赛跑!倒排工期以后,张世鹏反复去做相关单位的工作,比如协调各单位将招投标、项目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放在冬季;施工期间,催促施工单位上人、上设备,抢工期时甚至从全县工期不那么紧张的项目上抽借人到援藏项目上。为了保障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张世鹏和工作组的同事也经常靠在项目施工现场抓督工。“和内地机构比较健全、组织架构比较完善相比,聂拉木这边是有所欠缺的,好多事都得自己上,没有后备人员做支撑,必须单打独斗,有时候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遇到不懂的、不擅长的都得去学习。”张世鹏坦言,这种人员缺乏虽然为开展工作带来不便,不过也是一种锻炼,自己也从一名专业特长生,成长为做工程的“六边形战士”。

烟台市第七批援藏工作组在聂拉木援建的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

在援藏工作组的不懈努力下,投资1860万元的县城“两路一公园”项目成为进出聂拉木县的主干道和新地标,投资960万元的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项目成为当地干群召开大会的首选场所,援藏主导、投资4300万元的乃龙乡小城镇建设项目得到市委主要领导和市重建办的充分肯定,成为重建样板之一……

“4·25”大地震现场

强震来了不要怕,我们一起面对

当记者问及援藏三年,最难忘的时刻有哪些,“那肯定有‘4·25’大地震。”张世鹏脱口而出。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北京时间),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该震中距离我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约425公里,距离聂拉木樟木镇仅有40公里。“当天,我和另外三名援藏干部正在樟木镇做项目考察。当突然发生地动山摇的那一瞬间,那种惊恐、无助、担心等等各种情绪交织的复杂情绪至今记忆犹新,我还正好用手机拍到山上一块巨石滚落,就落在距离我们五六十米的地方。”访谈中,张世鹏向记者讲述了大地震中触目惊心的一些细节,他说,因为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级别的大地震,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是当看到很多当地居民的房屋被巨石砸倒,急需救援,只能逼迫自己冷静下来,投入到救援之中。

樟木镇依山而建,整座小镇只有一条盘山公路与外界相连。地震发生后,这条盘山路被巨石山体掩埋,樟木镇通讯中断,成为了“信息孤岛”。“地震发生后,援藏组的李冬书记主动担当起樟木抗震救灾指挥职责,建立起高效运转的组织体系,我作为他的战友,义不容辞要与他并肩战斗。救人、避难、统一分配物资、组织自救,大家从刚开始的混乱紧张,逐渐变得有条不紊,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群众生命安全。”张世鹏介绍,樟木镇处于滑坡带,大地震后,发生余震的可能性比较大,若再次发生山体挤压,将产生严重后果,所以在救援通道打通的第一时间,根据上级指示,必须将整个樟木镇三四千人转移到聂拉木县城。张世鹏等多名援藏干部也始终与县里的领导和干部一起做工作、搞服务,坚守到最后一名群众撤离。

烟台市第七批援藏工作组合影(右三为张世鹏)

2016年7月底,第七批援藏工作组圆满完成援藏任务,在离别之际,当地群众为张世鹏等人送上洁白的哈达,现场充满浓浓的不舍之情。“我觉得藏族同胞送上的哈达和送别的眼泪,是对我们三年工作最高的褒奖、最大的肯定。”张世鹏表示,援藏三年,自己成长很大,一方面开拓了视野,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充分锻炼和提升,另一方面,来到距离家乡这么远的地方工作,与这个边陲小镇建立了亲密联系,也产生了浓厚感情,更能体会到何为家国情怀。

“三年援藏路,一生西藏情;援藏三年,终生无悔。这是每一名援藏干部的心声,也是自己在扎根西藏后得到的答案。”张世鹏说,自己一直把对西藏的牵挂埋在心底,关注着聂拉木的发展变化,看到聂拉木灾后重建的建筑更加漂亮,设施更加完善,更有民族风情,弥补了第七批援藏工作组当年的遗憾,也感到非常欣慰。

相关内容

每周股票复盘:柏楚电子(6...
截至2025年8月22日收盘,柏楚电子(688188)报收于150...
2025-08-24 04:35:20
原创 ...
回顾历史,守望未来,欢迎来到【有观点大历史】精心整理、考据的二战珍...
2025-08-24 04:33:37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33篇
摄影:李鹏飞 安徽,诗情画意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诗词丰富。唐宋时...
2025-08-24 04:33:26
原创 ...
在二战后期,美国连续向日本本土投掷了两颗原子弹,随着原子弹的爆炸之...
2025-08-24 04:33:22
原创 ...
大家好啊,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历史话题-朝鲜战争结束后,世...
2025-08-24 04:33:20
国内首次全套完整影印出版,...
“作为晚清时期创办时间较早、出版时间长久、规模宏大的中文期刊,《益...
2025-08-24 04:33:03
原创 ...
想必大家在电视剧中经常能够看到,天子一怒就下令株连九族,“株连九族...
2025-08-24 04:32:40
原创 ...
当代中国正在实现一次历史性的伟大崛起,中国的实力规模决定了中国的影...
2025-08-24 04:32:40
原创 ...
衡量一件文物的价值绝对不能仅仅只看到本身的外在价值,可能这件文物是...
2025-08-24 04:32:11

热门资讯

文旅市场持续“热气”升腾 新玩... 央视网消息:暑期接近尾声,但文旅市场活力不减。各地针对特定群体不断开拓新玩法、新服务,激活了更多元的...
新疆七人出行随团线路,乌鲁木齐... 新疆,这片充满神秘色彩与壮丽风光的土地,一直是我心中的旅行圣地。那广袤无垠的草原、巍峨耸立的山脉、湛...
贵州3天2晚报团需要多少钱,贵... 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作为一位热爱旅行的家长,我带...
剧透!怀化又添新玩法 AI换装秒变民族风、与历史名人“AI分身”对话、乘船沉浸于光影演绎的五溪历史长河……伴随第五届湖南旅...
八九月青甘老夫妻游玩8日7夜花... 八九月和老伴儿走青甘环线,8日7夜人均花了2400元,划算得很!青海的湖蓝得像块大宝石,甘肃的丹霞红...
报团去安徽旅游5天要多少钱?黄... 家人们,你们有没有那种对某个地方心心念念,做梦都想去的感觉?我对黄山就是这样。黄山,那可是在国内外都...
黑龙江日报|沉醉 大来达勒花海 大来达勒花海景观。 大来达勒花海一角。 见惯了城市的灯火辉煌,心心念念的却还是乡村的鸡犬相闻。随...
贵州品质游5天4晚最经典的线路... 我一直对贵州充满了向往,那里有壮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贵州就像一本厚重的书,...
我的日照旅行日记|日照,真是个... 每一段旅程都有独特的温度,每一次相遇都是故事的开始。本专栏收录来自五湖四海游客的真实旅行记录,用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