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鳌太穿越”!
应该没几个人会不知道,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山脉,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岭山脉!在古代中国,秦岭更被视为华夏文明的“龙脉”。在秦岭山脉上,有一段特殊的线路,它被驴友们称作“鳌太线”!自2012年以来,在穿越“鳌太线”时,意外死亡的徒步者就超过50人,而且,这还是不完全统计数据。
也就是说,虽然不像珠峰登顶路线那么难攀登,但要想穿越秦岭山脉上的“鳌太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正是因为“鳌太线”事故频发,所以早在2018年的时候,陕西相关部门就公开发布了禁止“鳌太穿越”公告,说得简单点,任何人不经批准私自闯入“鳌太线”,不仅是置个人生命于不顾,而且是违法行为!
鳌太线是秦岭山脉的哪一段?
秦岭山脉的长度超过1600千米,与其他山脉一样,秦岭同样也有一个海拔最高的主峰,也就是太白山,太白山上最高处的拔仙台,便是民间传说里面给姜子牙封神点仙的地儿!
在太白山的西边还有另一个制高点,那就是有“西太白”之称的鳌山,前者最高海拔3771.2米,后者最高点海拔3520米,两者相差两百多米海拔高度。
前面说的“鳌太线”,其实就是鳌山和太白山之间的这段路线,所以,在驴友们眼中,穿越“鳌太线”就好比是行走在“中华龙脊”上。别看鳌山到太白山的直线距离不过40多公里,但穿越“鳌太线”却要走上170多公里的路,所以,即便中国的名山大川有很多,但要论徒步路线的艰险程度,“鳌太线”可以排到前十!
“鳌太线”到底是驴友的圣地,还是墓地?
可能你还不知道,不到五年时间(从2012年到2017年夏天),在“鳌太线”上死亡的穿越者就有46人,从趋势来看是遇难者人数一年比一年多。
而且,在2018年陕西发布禁止“鳌太穿越”以后,依然有人私自闯入禁区,这些人似乎根本没把“3000元行政处罚”放在眼里,而且屡禁不止!
在穿越者眼中,秦岭穿越的顶级路线就是“鳌太线”,大部分都是无人区、平均海拔超过三千五百米,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山就有17座,这些普通人眼里的“危险因素”,刚好对穿越者有致命吸引力,因为穿越这条路线不仅有强度,还有难度,不是谁都可以全身而退的,在有的驴友心中,“鳌太线”的位置甚至就只排在珠峰后面。
不过,“鳌太线”进入更多人视线这件事,还得从第一批穿越这条线路的人说起。时间退回到2001年,山西省东方登山队人员和媒体记者一起穿越鳌太线,同行的所有人都被这条线路震撼到了,并在返回后写下了当时的所见所感,然后“鳌太线”就这样在驴友群中传开了。
就像“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了一样,一天之内可能见到天堂和地狱的场景,深深地吸引了无数人,再加上“幸存者偏差”,大家在网上可以看到不少成功穿越“鳌太线”的攻略,甚至包括如何躲避工作人员私自闯入禁区,“鳌太线”就这样成为了幸存者的圣地,遇难者的墓地!
三大主要诱因,导致“鳌太线”事故频发!
其实,还真有专人对“鳌太线”事故频发进行了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有三大主要诱因,除了气候多变和线路强度大以外,不少驴友自身的准备也十分不充分。这条线路上的山峰,虽然最高只有三千多米,但一百多公里的路途,地形还十分复杂,对一般登山运动爱好者来说还是太强。
太白山的景色是好,但路线蔓延,鳌山沿途完全没有补给点,而且,鳌山的坡度更陡,爬升起来更难,交替的第四纪冰川更不用多说。“鳌太线”上有一个事故中心地带,如果穿越者不能在这个区域得到足够补充,一旦遭遇恶劣气候,便很可能因为身体达到透支极限距离而发生事故。
另外,还有穿越者缺乏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没有准确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甚至没有携带齐全的装备和补给品。还真有人自己一个人去穿越“鳌太线”,甚至没有带防寒服或其他保暖装备,更别说其他专业的徒步装备了,这样的状态想要“鳌太线”当然很可能危及自己的生命。
除了事故频发,“中华龙脊”上的鳌太线为何会变成秦岭禁地?
这里就要说到环境问题了!大家都知道,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和趋势下,世界各地近年来都遭遇了更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虽然其中有自然因素,但也有人类活动的因素,所以,让地球气候变坏的速度慢下来,可以说全世界所有人共同的目标。
这些年攀登珠峰的人变多了,随之也增添了不少垃圾,比如氧气罐和零食袋等,当然,还包括在登山路上死亡的尸体。而驴友们热衷的“鳌太线”,同样也遭遇了环境被破坏的现实情况,可以看到被随处乱丢的泡面桶和垃圾袋,甚至连营地的水源都被扔进了鞋垫子这样的东西。
2017年,当专家登山队在当地做调研的时候发现,一年四季都有驴友去穿越“鳌太线”,只不过在节假日的时候可能人数要多一点罢了,所以,在这条穿越路线上的烟头和饮料瓶就不少,还有一些被随意丢弃的氧气罐,营地的垃圾压力就更大了。
所以,“中华龙脊”上的鳌太线,之所以会变成秦岭禁地,除了考虑到大家的生命安全以外,也是为了保护秦岭的生态环境不被进一步破坏!
上一篇:走进运城 探秘盐湖(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