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区”变“风景区”,如何打破安全与流量的对垒?
创始人
2024-10-26 13:04:17
0

国内对于“野生景点”的争议由来已久,其开发和管理一直是个难题,也是一个值得业内深入思考的问题。近期,云南哀牢山作为旅游目的地被推到大众视野,让我们再次关注到“野游”对大众的吸引力。随着开发式造景时代过去,我们迎来了游客反客为主“制造”景区的时代,文旅开发易被“流量”裹挟,安全问题也极易被忽视。在短视频制造情绪共鸣,大众探险精神与好奇心的集体释放下,站在利益相关者角度,面对网络滤镜催热的“野生景点”,每个人都是旅行安全的负责人。

01 野生景点受青睐,游客偏向“虎山行”?

10月份,随着视频博主“山取画材”独自进哀牢山收集材料的视频和博主“苗疆陈朵朵”在哀牢山搭帐篷露营的视频在网络走红,云南哀牢山再次被推到大众视野,不少“好奇心爆棚”的游客纷纷表示要来到这神秘的小众地一探究竟,也让我们再次关注到“野游”对游客的吸引力。

哀牢山的案例并非孤例。近两年,随着人们旅游需求多元化和猎奇心理,以及社交媒体传播模式,网络滤镜催热的“野游”和“野生景点”颇受年轻人青睐。

我们在多个社交平台与短视频平台搜索“野游”和“野生景点”等关键词,发现有不少网红博主推荐各类野生旅游目的地,且多为“不要门票”“秘境”“探险”“小众”“太出片”等推荐内容,或是一些猎奇冒险类博主为了追求更高的关注度,将镜头转向一些未开发区、禁区......通过翻阅社交平台上的种草内容和用户言论,可以看到,探险和小众成为获取流量的关键,而安全问题却甚少提及。

◎某网红“野生”瀑布打卡地 图源:新华社

野生景点固然能让人耳目一新,但滤镜的另一面是安全隐患与生态保护等问题。现在所谓的野游景点一旦被博主和平台推荐,不久就会变成热门打卡地,而这些未经开发的野地暗藏风险,未有大量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前期规划为依托,并不适合缺乏户外活动经验的大众游客。

当然,需要先澄清的是,并非所有处于野外的旅游目的地都被认为不安全,国内也有一些户外景点具备良好的管理和监管措施。这里我们所讨论的是完全未被开发,或者说没有正规开发干预,缺乏安全管理且位置偏僻难的野生景点。

02 “流量密码”裹挟下,旅行安全与流量的对垒。

出于大众深度体验旅游发展和年轻群体互联网原住民特质,游客对个性化、有视觉冲击力、有深度体验、人少的小众目的地的渴望更加明显。

从供需角度看,目前市场上的旅游景点数量不足,也未满足大众旅游消费升级需求,这些野生景点的自然景观和冒险体验相结合的性质,以及独特的审美吸引力,正好弥补了传统景区的不足。因此,游客个性化需求成为其扎根旅游市场的主要原因,这也说明我们不能忽视大众对于此类旅游产品的诉求。

但国内对于“野生景点”的争议由来已久,其开发和管理一直是个难题。

以历年来因游客野外探险造成的安全事件来看,擅自闯入未开发的旅游区域,不仅是游客对自身生命安全的漠视,也会给救援人员带来巨大风险和负担。《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发生户外探险事故425起,涉及人员1350人,受伤320人,死亡及失踪182人。

  • 今年6月2日,两名游客在浙江台州石人峡横渡溪流时被水冲走,官方回应事发地并非正规景区,属于“野景点”,加之事发前曾有暴雨天气,涉事人员自救知识匮乏,多重因素叠加酿成悲剧。6月8日,25名徒步人员被困海南吊罗山林区报警求助,经调查核实,该徒步团队是以网络自发组织的形式,因复杂地形和通讯信号不佳被困,最终导致1死2伤。(图源:网络公开)

对于野生景点的危险性,多地官方虽然已屡屡提示,但即便涉险,这些“未知之境”似乎仍对游客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其根源只是景点本身吗?

业内早有专家认为,一个个野生景点火起来,不能忽略背后平台的推荐机制在起作用,也就是我们提到的社交媒体的流量影响力和网络滤镜的催化作用。同时,一些组织者为获得经济利益,忽视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控,盲目组织“野游”活动或者私设景点。

网红野生景点打卡不仅是当前部分游客追求的一种旅游方式和消费习惯,更是当下旅游流量的争夺口之一。以哀牢山为代表的野生区域从“危险区”变“风景区”的奇幻转身,是一个值得业内深入思考的问题:随着开发式造景时代过去,迎来了游客反客为主“制造”景区的时代,文旅开发也易被“流量”裹挟,这助长了野生景点和私设景点频现,而对于新需求催生的新形势,又该如何把控?

03 另辟蹊径的“野游”诉求下,如何告别其野蛮生长?

在旅游学研究中,有一个名词叫“负责任旅游”,指旅游者应尽可能的尊重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关系,减少对目的地及其居民的负面影响。基于短视频制造情绪共鸣,大众探险精神与好奇心的集体释放,站在利益相关者角度,每个人都是旅行安全的责任人,也都需要做出正向的行为反应。

政府:“堵”与“疏”并重。

担心野生景点的危险之余,我们也应意识到,不断涌现的野生打卡地也代表着一个个旅游消费圈层和生活理念的形成,以及所呈现出的供需差异。对于官方而言,“堵”与“疏”相结合,未尝不是一条可实践路径。譬如,一方面是加强监管,另一方面,是在自然文化资源、法规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提供更加安全的、可把控的类似旅游产品来疏导、满足大众需求,引导形成新的野生休闲地,从而规避市场上私设景点和无序“种草”。

平台:做好信息内容审核,共同承担责任。

我们提到,野生景点的流量与网络平台笔记的流行不无关系,游客获取“野生景点”信息的主要途径便是平台推介的内容。但自媒体内容创作者多数是被平台的流量引导,加之网络平台开通账号做博主零门槛,若完全依托博主自身来约束行为,其效果甚微。因此更多时候我们还是呼吁推介平台建立健全的审核机制,加强人工监管,做好信息内容审核,对于影响社会秩序甚至违法的内容,要限流控流,严格把控,从而让互联网受众尤其是未成年人少被歪曲内容所引导。

  • 目前在某些推介平台已出现户外旅游出行安全提示,但最关键还在于对发布内容的筛选、审核和监管。

游客:唤起自我责任意识。

在旅游语境下检索“自我负责”的关键词时,鲜有相关研究。但事实上,规避一些危险旅游行为,个体加强“自律”,对自身旅游行为负责尤为重要。比如,游客本身应该对互联网信息有基本判断,对自然充满敬畏,对他人有同理心,并且自觉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等。同时,也有专家提出,如果游客或相关组织者在明知参与特定活动存在一定风险的情况下,仍自愿参与其中,在这种情况下,游客和相关组织者需要要自己承担相应的损失。

在未来,文旅从业者也应持续探索旅游供给的高质量转型发展,包括加强产品内容植入和供给增值,真正成为大众美好休闲生活方式的提供者。

在通过中心化短视频平台爆火的流量狂欢中,当地方拥抱流量,你认为其面貌和文化会发生变化吗?

更多资讯搜索珞拾文旅,企业官方网站查看更多内容。

声明

图文内容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和业内交流之目的,仅供阅读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相关内容

雨润山林秀 菌鲜滇味足(跟...
本报记者 张 驰 在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游客在选购松茸。 ...
2025-08-23 08:47:09
安徽4天3夜游费用是多少?...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我和另一半总梦想着能有一次浪漫的旅行,远离喧嚣...
2025-08-23 08:44:54
米兰官方回顾意大利超级杯:...
米兰官方回顾意大利超级杯:鸟巢上演的米兰德比
2025-08-23 08:44:03
痛苦面具!萨卡吃了一口英国...
痛苦面具!萨卡吃了一口英国食物后差点吐了出来
2025-08-23 08:43:38
全球及中国女子高尔夫球手市...
基于女子高尔夫球手行业历史发展规律、发展环境与行业整体发展态势来看...
2025-08-23 08:41:50
原创 ...
2025年WTT欧洲大满贯,在经历多日鏖战之后,女单八强已经全部产...
2025-08-23 08:40:41
原创 ...
有书君说 乱世出枭雄,乱世亦出大师。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国学...
2025-08-23 08:33:54
历史上的今天 | 邓小平同...
邓小平(1904~1997)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
2025-08-23 08:33:52
南宋龙泉窑瓷器鉴定方法技巧...
南宋龙泉窑瓷器鉴定方法技巧 这里全有! 龙泉窑的历史溯源 龙泉窑...
2025-08-23 08:33:51

热门资讯

原创 4... 黄圣依最近完成了新综艺的录制,随即将自己暂时放假,踏上了巴厘岛的旅程。她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文案宛如诗...
陈泽陪来自星星的孩子去极地公园... 陈泽陪来自星星的孩子去极地公园玩 “我没钱买机票”“我给你买啊”,他真的做到了陈泽 公益
游客爬嵩山遇到魔性“加油”牌:... 近日,多名网友发帖称,爬中岳嵩山时,在行程已过半的一处登山步道旁,立着一个非常魔性的“加油”牌,上面...
阿勒泰旅行社那家好?问疆行用实... 问疆行在当地的地接服务体系已运营十几年,仅阿勒泰地区的专职接站人员就有 20 多位。无论航班早到晚到...
采风团走进湖北交投海昌海洋探索... 极目新闻记者 邬晓芳 韩婷 通讯员 王皓月 胡莹 2025年,襄阳多了一个文旅新地标——自3月底开业...
速看!崂山这一景区有新变化,附... 记者从崂山风景区获悉,九水游览区已正式启动“喷雾系统”,邀请市民游客一键解锁凉爽夏天。 喷雾降温区域...
赋能湘菜产业升级,锻造“湖湘星... 处暑时节,硕果丰盈。2025年8月23日,湖南省旅游饭店协会星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长沙召开。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