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县区、各乡镇按照“激活内生动力、盘活各方资源、精准谋划施策”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步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发展路径和模式,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为总结成熟经验,强化示范带动,推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现将部分典型发展模式予以刊发,供各地学习借鉴。
发展乡村旅游 促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西安区灯塔镇东孟村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一、基本情况
西安区灯塔镇东孟村距离市区仅5公里,辖区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25亩,下辖8个自然组,现有村民723户,2498人,村设立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班子成员6人,党员52人。近年来,东孟村积极破解“城中村”发展难题,不断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致富的新路径。充分利用村内“两山”(一撮缨山和老道山)“两湖”(鹭鸣湖和鹤鸣湖)“老道山两处泉眼”丰富的自然资源,聚焦全村融合在矿山湿地公园内的区位优势和毗邻大青山森林公园、北部新区花海的地理位置优势,通过利用闲置房屋资源、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民宿经济等方式,实现了集体经济持续增长,先后获得“省级小康示范村”“省级重点旅游村”“美丽休闲村庄”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1.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东孟四组小康村有92个院落,东孟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闲置房屋进行翻新,对危房进行改建,盘活村内闲置房屋资源,并利用不到1万元的费用打造微景观6处,增加了民宿项目的发展信心。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特色参与、投资介入”的发展思路,注入社会资本,增加包括餐饮、民宿、电商直播等商业形式,营业项目涵盖四季采摘园、家庭农场、烧烤营地、唐宋河畔水上餐厅、农家饭庄以及老式作坊,雁鸣湖、鹤鸣湖吸引来众多的垂钓爱好者,农家小菜园更是吸引来了多寿路小学,巧嘴培训等多家教育机构作为研学基地,充分激发了乡村的活力;同时发展大棚休闲采摘,建设10栋大棚,形成农家院、家庭农场、餐饮、民宿、休闲采摘等为一体的东孟村民宿乡村旅游示范点,平均日接待游客量300余人次,助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长。
2.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为推动民宿项目持续发展,东孟村注册“溢香东孟”品牌,经营用老道山泉水灌溉的“长粒香”和“稻花香”大米、无化肥无农残的五谷杂粮等农产品,形成新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点,营业额突破230万元,获得群众一致好评。引入吉林省紫梦香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对接二老㧟、八铺炕、佬油婆等辽源知名品牌进驻东孟民宿村,同时引入包括餐饮、民宿、电商直播等25户商户入驻,打造集食宿、采摘、观光、旅游、亲子体验于一体的东孟网红“小康村”民宿群。在网红、带货主播、民宿、餐饮业主的多方宣传带动下,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商业圈和“网红打卡地”,村里集合烤鸡公社餐厅持续火爆,煎饼、土蜂蜜、笨鸡蛋、大米、杂粮等农副产品供不应求,不断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3.持续优化惠民服务。东孟村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坚持以村集体经济收入“反哺村民”,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每年用集体收入为村民谋福利。每年为每名村民缴纳100元新农合医保费用,每年为村里70-90岁以上老人发放100-300元暖心慰问金,平均每年为村民发放各种福利补贴20余万元。此外每年雇用在家的中老年人员参与耕种、民宿、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总支出在40万元左右,实现了集体增收、农民得实惠。实施2+1服务模式,即村里4个村干部分两条线,书记、副书记主要抓集体经济,确需坐班时回办公室,村文书,妇女主任主要以坐班为主,处理业务、接待村民;年平均发放便民服务卡1000多张,接待村民2600多人次,解决问题500余个,真正做到了“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三、实际效果
1.示范带动引领,激活发展动力。东孟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主动上门争取村民信任,收集村民意见,奠定了村民发展民宿项目的信心。坚持优化服务效能,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通过展现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淳朴的农耕生活,吸引本市及周边城市短途旅游客源,逐渐使村子强起来、百姓富起来,形成一张崭新的发展名片。
2.品牌引领聚力,助力旅游兴业。持续发挥“溢香东孟”品牌示范效应,完善蔬菜、瓜果、种植、加工等流程体系,种植面积达1800亩,产量可达1000吨。同时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长粒香”和“稻花香”大米、无化肥无农残的五谷杂粮等农产品,形成新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点,助力民宿项目持续向好发展。
3.产业联动赋能,促进致富增收。在发展民宿项目的同时,增加餐饮、电商直播、家庭农场、烧烤营地等商业形式,形成以民宿项目为主的产业集群,形成了新的旅游示范点和打卡地,平均日接待游客量300余人次,助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长,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74.8万元。
编辑:刘佳瑶
审核:于欣
扫码关注我们
辽源市委组织部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