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中山区的腹地,坐落着一处被时光温柔以待的村落——掌平洼。这里以石屋老巷、梯田层叠、杏林漫野为底色,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鲜活画卷。作为山东省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掌平洼的魅力不仅在于其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建筑群,更在于它将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旅理念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漫步村中,青石板路蜿蜒延伸,百年石屋错落有致,墙体上斑驳的苔痕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春季杏花如雪,秋季红柿挂枝,四季轮转间,游客既能体验推石磨、纺线等非遗手作,又能参与农事研学,在螺旋井、古油坊等遗址中触摸历史的温度。这种“活态保护”模式,让掌平洼避免了空心化危机,反而成为城里人寻找乡愁的热门目的地。据统计,景区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较开发前增长近5倍,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逻辑。
掌平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文旅+生态+产业”的三维共生体系。景区依托特有的螺旋井文化,打造了集观光、研学、康养于一体的复合业态。
螺旋井作为明代水利工程遗存,不仅是村民世代取水的生命之源,更被赋予“螺旋上升”的哲学寓意,成为网红打卡点。围绕这一核心IP,当地开发了井水豆腐制作、古法酿酒等体验项目,并延伸出杏脯、柿饼等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与此同时,掌平洼创新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将闲置农房改造为精品民宿,保留夯土墙、木檩条等传统元素,融入地暖、智能卫浴等现代设施,让游客在“土味”与“时髦”的碰撞中感受乡居美学。更值得一提的是,景区通过举办杏花节、丰收节等民俗活动,复活了祭井神、打夯号子等传统仪式,使文化传承与旅游消费形成良性互动。这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探索,为同类乡村提供了可复制的振兴样本。
从更深层次看,掌平洼的崛起折射出中国乡村旅游从“景观消费”到“场景共创”的范式转变。不同于早期农家乐的粗放经营,掌平洼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了沉浸式体验场景:游客扫码即可聆听石屋建筑技艺的语音讲解,AR技术还原古油坊榨油的全过程,短视频平台上的“晒秋”话题持续引爆流量。
这种“传统肌理+科技赋能”的组合拳,成功吸引了年轻消费群体。另一方面,景区与艺术院校合作开展的“大地艺术季”,邀请创作者以稻田为画布、以山峦为背景进行装置艺术创作,将农耕场景转化为当代艺术展场。这种突破性的尝试,打破了人们对乡村文旅的刻板印象,赋予掌平洼“网红村”之外的持久生命力。当夜幕降临,星空影院放映着老胶片电影,村民与游客围坐篝火旁分享故事,这种充满人情味的场景,或许正是现代人逃离都市喧嚣的真正理由。----cHOG.kqib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