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视频引发了大家的热议,内容是某博主在南京梧桐大道景区以6元的价格转卖原价4元的蜜雪冰城柠檬水。在短短三个半小时内,他成功售出了98杯,从中实现了254元的净利润。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蜜雪冰城的官方也随之作出了回应,表示正在核实情况,以搞清楚到底是员工在摆摊还是未授权的摊贩。
根据博主的说法,他注意到景区内便利店的数量稀少,游客们要想买到一杯冷饮实属不易。于是,他突发奇想,通过外卖平台下了几十杯蜜雪冰城的柠檬水,并将其保存在保温箱中,拉到景区对面进行转卖。虽然售价为6元与原价的4元相差并不大,但由于他的售卖数量惊人,销量迅猛:半个小时售出20杯,而总共3.5个小时内则达到了98杯,这其中还包括他自己享用的两杯。
类似的转卖现象在其他景区也曾被拍到过,然而,对于这些摊主究竟是蜜雪冰城的员工还是在二道贩子的身份,依然没有明确的答案。那么,这种加价转卖的行为到底是否合法?蜜雪冰城对此又是否有责任?
湖北炽升律师事务所的李经昕律师对此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只要柠檬水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并不存在伪造或囤货偏高售价的情况,单纯的加价行为并不构成违法。此外,店家一旦将商品售出,消费者就有权决定如何处理这些商品。如果蜜雪冰城强行规定转售,将可能违反《反垄断法》。
值得注意的是,这位摊主如果没有营业执照或食品经营许可证,很可能违反了流动商贩管理条例,但这属于市场监管的范畴,与蜜雪冰城并无直接关联。至于以蜜雪冰城的名义摆摊是否构成侵权,律师表示,只要其标识使用合理且不损害品牌形象,通常不算恶意侵权。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各种声音在网络上纷纷出现。部分网友表示,景区物价高,人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而转卖所带来的差价并无问题。也有人则质疑这种行为与黄牛无异,认为景区应有明确的定价标准。蜜雪冰城本身就以薄利多销为运营策略,这种现象或许会对其品牌形象造成损害。
讽刺的是,尽管有人对这种倒卖行为表示不满,但也有网友为蜜雪冰城辩护,甚至在其面临负面新闻时表示支持。比如,今年三月,该品牌曾被曝光使用隔夜柠檬片,但评论区却大多支持其做法。
反思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思考,为什么消费者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转卖的蜜雪冰城饮料,而不愿意多花时间寻找店铺?这是否反映了大众对这种交易方式的接受程度?
综上所述,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对转卖行为的法律探讨,更让人深思消费者心理与市场机制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