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师、校长讲解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全球教育创新浪潮中,华美国际高中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项目化学习展讲大赛。18个小组带着历时9个月的“硬核研究”和“魔性创意”轮番登场:从文化认同战略到校园攀岩的教学潜力,从金属腐蚀实验到影视资源在历史课堂的应用……这群“学术新星”用实力证明:学习,原来可以这么酷!
小贴士
什么是PBL?
PBL是指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或者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的教学方法。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通过小组讨论、独立收集资料、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精心制作展板讲演
国际化基因
PBL链接全球教育范式
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填鸭式”教学,这里的PBL融合了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与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的双重逻辑,对标哈佛、剑桥等顶尖学府的学术年会模式。学生需从选题设计、数据量化分析到成果可视化呈现,全程模拟科研流程。
PBL项目化学习是华美国际高中教育模式的一大特色,并将将PBL视为培养未来全球公民的核心工具。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实问题驱动
从生活到学术的思维跃迁
学习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实问题的探索和解决。有人用Excel分析爸妈的唠叨,有人把化学实验做成段子——这才是PBL的意义!它不追求多高深的成果,而是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玩’。
本次展讲的所有课题,无一不扎根于学生的兴趣与生活观察。课题涵盖理工和人文社科,从问题提出和理论假设开始,到最后的“量化分析”和“研究论证”,不仅锻炼了学生观察生活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在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中让大家找到理论和现实的偏差,并进行思考和模型迭代。
这些课题以“定量化、可视化、易操作”为原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假设验证、对照组设计、模型迭代等环节,学生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决方案,在成果展示中向驻足观看的老师进行讲解。
看得见的成长
教学成果的“硬核”呈现
PBL的终极目标并非追求学术难度,而是培养自主学习力、批判性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展讲现场,学生需用全英文向评委阐释研究逻辑,并接受即兴提问。一位评为老师感慨:“他们不仅能用数据说话,还能灵活应对‘实验设计漏洞’的质疑,这种应变能力远超同龄人。”
在PBL项目学习中,学生们从书本的记忆性学习转变到对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观察思考,有助于他们更好的适应国际高中以及未来出国留学的课程学习和思维模式。
过程中的团队协作
PBL
国际教育的“必修课”
华美国际高中将PBL置于高一年级是为了彻底重塑学生们的学习模式。
1.从书本到现实:通过真实问题激发探索欲。
2.从单科到跨界:理工与人文课题均需融合多学科知识。
3.从输入到输出:以展讲、论文、实践推动知识内化。
正如教育部《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所强调,这种“主动获取、应用、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正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关键能力。
教育的未来
始于一个问题的提出
当华美学子站在展讲板前,自信地展示研究成果时,他们不仅是“解题者”,更是“问题的发现者”与“未来的创造者”。
这场PBL盛宴。也不仅是一场学术考核,更是展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向“主动探索者”的蜕变,更以真实问题的研究为纽带——透过它,看到教育如何打破围墙,让年轻一代与世界深度对话。而这,正是华美“国际化基因”最生动的诠释。
这样的学习方式,
你喜欢吗?
要不要来体验下,
或许,
这就是适合你的成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