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透时,我立于水濂山麓,脚下碧玉湖如一块温润的翡翠,倒映着东莞南城的崭新天际。三年前,这里还是采石场遗留的矿坑,嶙峋山岩裸露着工业的伤疤。如今湖水澄澈见底,白鹭掠过处泛起涟漪,环湖步道上游人笑语盈盈——这被市民称为“东莞九寨沟”的所在,恰是南城“百千万工程”落墨的第一笔重彩。
南城的蜕变,正需一支兼纳万钧与纤毫的巨椽。恰逢“风雅南城”文学征文启幕,我以笔为履,踏访这场山河重整的深处。
石鼓社区的大龙路沿线,亚创智慧新城的工地上塔吊如林。围挡上“科创里即将启幕”的标语在骄阳下熠熠生辉。推土机轰鸣着碾过裸露的土地,将334亩旧工业区的记忆涤荡。未来,这里将崛起66.5万平方米的产城综合体,上万名科创精英在此追云逐月。一位工程师指着蓝图告诉我:“钢筋水泥只是骨架,真正的灵魂是村企联营的创新血脉。”石鼓社区以土地入股,与深圳亚创集团共舞,预计年产值百亿的梦想,正在推土机的节奏里夯实地基。
钢铁森林之外,另一支画笔在描绘山水。行至蛤地草塘工业区,但见庭院经济的嫩芽破土而出:颓败的旧民房化身雅致咖啡馆,朱砂色门楣映着青砖墙,三五青年围坐煮茶。窗内飘散着咖啡香,窗外荔枝林连绵如翠浪——特色农业与现代业态在此缠绵共生,将“富民资本”写进每一枚硕果的枝头。
旧村新貌的史诗在菊香苑小区徐徐铺展。白发老者安坐新漆的长椅,孩童嬉戏于彩色的游乐设施间。72栋老楼褪去斑驳外衣,13.8万平方米的改造面积里,电梯更换、管道更新、绿化重构如同给城市敷上温润的面膜。更令人动容的是“小区+周边”的连片改造:稻花村、石竹花园与市政道路同步焕新,断裂的街区经络就此连通。一位摇扇的老伯指点着翻新的篮球场:“从前这里坑洼得能养鱼,如今孙子放学就抱着球往下冲——这改造改到心坎上了。”水泥补丁里绽放的笑靥,是民生工程最动人的落款。
当暮色浸染南城阳光中心小学的屋檐,运动场却迎来一日中最沸腾的辰光。跑道上的奔跑者足音铿锵,篮球撞击地面如擂动战鼓。穿过敞亮的玻璃门,阅览室内座无虚席,书页翻动声如春蚕食叶。自“南城体育通”小程序启用,23所中小学的场馆在节假日向市民敞开怀抱。校门内外不再有高墙之隔,知识的灯盏与健康的火焰,终成万家共享的星河。
城市的温度,常在方寸间显现。石鼓社区的石富花园东侧,600余个停车位正破除“一位难求”的困局。智慧充电桩如卫兵列队,地面标线在夕阳下流泻银光。更深处,精细化管理的智慧悄然生长:社区建立“一车一档”制度,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泾渭分明,连儿童公园的家长都感慨:“从前接孩子像越野突围,如今停车入位如舟泊静港。”这“规矩方圆”的秩序美学,正是南城“品质交通”投给尘世的温柔影子。
夜幕垂落,我驻足于石鼓河畔。跌水坝奏响清凉小调,亲水平台倒映着万家灯火。488栋完成风貌改造的农房沿河而立,暖黄壁灯勾出马头墙的轮廓——这被《东莞市存量农房风貌改造提升技术指引》收录的“石鼓经验”,已随粼粼波光淌向更远的村落。
“百千万工程”的笔锋,终需落于“人”的眉眼。雅园社区长者饭堂里,银发族捧着热汤闲话家常,送餐车正驶向独居老人的门扉;蛤地儿童公园的秋千架上,穿花裙的小女孩荡向繁星,玉兰童心园的彩绘墙守护着纯真。南城以亿元奖补资金浇灌14个传统社区的愿景,让建筑风貌提升、村庄绿化美化不再是纸上的修辞。
我作为第一代农民工,能够让第二代立足定居于南城,悠闲之间,亚创工地的夯声、碧玉湖的波光、校园场馆的笑语、停车场的标线皆奔涌而来。忽觉这“风雅”二字,不在阳春白雪的辞章里,而在白昼躬身砌砖的掌纹中,在深夜描摹蓝图的灯影下。当350万人次在“潮流南城·暑期嘉年华”的霓虹中欢歌,当BIGGER艺术书展的油墨香漫过4万观众的肩膀,文化的活水已汇入百业振兴的江河。
静观时,窗外正现鱼肚白。水濂山云道的构想已跃出图纸,即将串联起碧玉湖、都市田园与科创走廊。我忽然懂得:所谓“笔绘新气象”,不仅是墨客的书写,更是石鼓河清淤的铁铲在河床刻下的诗行,是亚创塔吊在苍穹挥毫的狂草,是社区规划师丈量街巷时移动的标点。
南城这幅长卷,以三年光阴为纸,以“百千万工程”为砚,蘸着汗水与希冀的浓墨,终于绘就出一座城的“破茧成蝶”。待云道贯通之日,自山巅俯瞰——那钢铁与绿荫的交响、市井与创新的和鸣、古风与潮流的对话,便是“风雅”最磅礴的注脚。
作者简介
李民保,湖南省嘉禾县人,爱好文学,曾在网络平台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300多篇,出版专集9部,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微型小说学会、湖南省作家协会、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现为县作协副主席,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