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社会服务行业景区行业专题:长视角探讨自然景区增长动能-2024
报告共计:34页
《社会服务行业景区行业专题:长视角探讨自然景区增长动能 - 2024》由国信证券发布,主要探讨了自然景区的增长动能,包括客流趋势、疫后景区新亮点等方面。
客流趋势:穿越周期,韧性突出:
- 短期客流韧性凸显:2024年Q2消费增速环比回落,服务消费好于商品消费,但景区旅游消费呈现一定韧性,以长白山与九华山为例,2024Q2以来景区接待客流延续双位数以上增长。长期看,我国A级景区平均客流疫前近10年相对稳定,头部自然景区不可避免受天灾扰动,但仍然有望穿越长周期。参考第一批上市景区黄山、峨眉山的历史表现,2005 - 2015年十年间二者客流整体呈现增长态势,2019年黄山客流也同比增长4%达到350万人次,2023年两景区客流均突破疫前的平台期,实现双位数增长。
- 人口与城市的结构化红利:人口是一国龙头景区的底层流量基础,我国多层次城市发展阶段又带来了结构升级红利。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出生高峰分为四个阶段,当前旅游客流仍有结构性红利,即“一老一小”市场。银发经济市场方面,1962年 - 1973年婴儿潮出生的人口正在进入退休期,这部分人群拥有较强的资金支配自主性,消费观念相对开放,退休老年人出游意愿良好,我国正迎来10年退休潮。学生群体市场方面,2011 - 2017年单独二胎、全面二胎放开带来的生育高峰,对应了2014 - 2035年亲子游、学校研学游市场。城市的结构化升级红利正在逐步演绎,2011年我国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上升,日本历史数据也表明,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出境游开始提速。我国不同层级城市发展分化,一线城市在2008 - 2009年左右迈入人均GDP1万美元关口,新一线、二线城市人均GDP先后在2013、2016年突破1万美元,2021年三线城市人均GDP逐步突破1万美元,其他城市则处于5000 - 1万的发展过程中,这两部分客群占我国总人口约65%,助力了今年以来县域旅游增速持续快于行业整体。入境游角度,国家积极放开免签政策,有望激发相关旅游经济,预计下半年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的人数会超过1500万人次,全年数据可能会恢复到2019年的80%以上。
- 景区淡旺季仍有挖潜空间:假期是旅游的重要窗口,2023年暑期国内游人次占比达到28%,法定节假日国内游人次占比33%。大多数景区旺季集中在Q3,但淡旺差异度不同。旺季市场,景区迎新一轮内部核心项目扩容,如峨眉山积极通过升级索道、扩容景区、丰富交通打开旺季瓶颈,黄山旅游东黄山二次开发有望打开承载上限,长白山和九华山也在积极增加旅游交通车辆补充运力。淡季市场,更积极的区域引流、更灵活的门票政策和更广泛的交通网络有助于吸引客流、带动二次消费。
疫后景区新亮点:盈利改善,股息上行:
- 盈利能力:景区国企过往市场化激励不足,运营效率相对平平。去年以来国企改革全面强化,“一利五率”考核下强化利润总额增长,有助于景区公司管理层更加重视利润增长和积极主动全面谋求中线发展。国企改革深化有望助力景区公司成本费用优化和运营效率提升,自然景区ROE经历2015 - 2019年下降后有望企稳在10%上下,未来2 - 3年正进入核心盈利业态扩容与利润释放的关键期。
- 现金流:景区公司具备分红能力,基于长期永续经营能力以及相对可预测的平稳现金流,在现金分红上具备一定基础。景区公司的资本开支整体资本开始绝对额在2019年之前处于加速提升阶段,但此后相对平稳且有所收窄,从占经营净现金流角度更是相对突出。2017 - 2019年景区公司寻求多元扩张,实际财务表现仍待验证。立足当下,景区公司内部核心盈利项目进入密集扩容期,同时国企考核趋严,叠加消费环境复苏平稳,预计景区公司也倾向于在过往分散探索式投资专向更聚焦盈利核心主业的扩容升级上,资本开支需求相对放缓。景区具备分红意愿,分红率趋势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34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