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如画人文有情 一域爆火全域长红
——湖北日报五一文旅全媒报道以游客为中心做系统性策划
2025年4月30日3版
2025年4月29日5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五一”年年有,今年大不同。湖北日报紧扣支点建设与文旅大会的背景,抓好重点生产,以“荆楚焕新 迎客天下”为主线,通过系统性策划、全媒体联动、多形态输出、立体化传播,打破长假报道“缓一缓”常态与“流量低谷”困境;注重服务性与可读性相结合、国际视野与本地文化相结合,彰显湖北文旅产业的迭代升级,展现媒体融合时代的创新表达与生态共建。
长假期间,每天进行全媒体生产发布,先网后报;研判微信素材和信源后,再组织内容生产。据统计,湖北日报“荆楚焕新 迎客天下”五一系列全媒报道,微信发布相关稿件12篇,总阅读量115万,其中6条阅读量过10万、2条被人民日报转载;涉全省文旅短视频12条,总阅读量4700万;微博发稿30条,其中单条阅读量过10万2条;微博话题#湖北把游客宠成自家伢#,阅读量137万;《联“县”直播丨踏浪贡水 鱼跃五一!在宣恩邂逅清凉盛宴》,直播观看量近77万。
重信亲客
以荆楚焕新为主线体现用心新湖北
2025湖北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启幕两天后,“烟火武汉 遇见知音”长江旅游季接续作答,五一长假接踵而至。此间,“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七大战略行动方案”系列新闻发布会提出,湖北要成为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世界知名的,必定是国际一流的。湖北日报编辑部提出,五一文旅系列全媒报道,需强调国际视野与本地文化相结合,突出湖北文旅的国际化定位,展现湖北对标全球的雄心。
从4月29日开始,湖北日报连续推出“荆楚焕新 迎客天下 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专栏、专版;每天关注一个主题,拿出一个整版,分别从文旅上新、重信亲客、通达优势、文旅双轴、文旅融合、科技文旅、外国游客等方面,全面、立体地呈现上新、焕新、用心的新湖北,展现湖北文旅新优势、新势力、新样态,体现湖北重信亲客、花样迎客、热情待客、极致宠客、真诚留客。
重信亲客融入旅游服务各方面、全过程,主要体现在湖北文旅市场服务升级。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第一时间抓住关键题材,采集到政府食堂开放平价餐饮、酒店完善细节服务、景区限流提示等信息(4月30日3版《政府大院开门停车 机关食堂供应餐饮 “重信亲客”的湖北五一等你来》),彰显全省上下迅速落实文旅大会精神,从贴心的举措、细微的小事入手,全面升级服务举措。其中,咸宁赤壁市开放政府食堂提供平价餐饮引发关注,湖北日报微信、短视频制作发布后,网友纷纷点赞,短视频播放量490万,微信推文阅读量10万+,人民日报微信转载。
重信亲客,还体现在湖北立体交通网络便捷舒适、通达世界。记者选取武汉火车站、武汉天河国际机场、麻城龟峰山景区等经典地标,跳出交通看服务,跳出武汉看天河,跳出湖北看世界(5月1日3版《高铁公交化换乘很丝滑 航班连世界来往更便捷 中外游客到湖北追逐“诗与远方”》等)。
花样迎客
以文旅双轴为骨架呈现文旅新图景
湖北大力推动长江文化、荆楚文化、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神武峡”(神农架、武当山、长江三峡)和“赤黄红”(赤壁、黄鹤楼、红安)两大文旅主轴为引领,推动文旅产业加速迈向万亿级。
依据策划方案,一方面,围绕“神武峡”“赤黄红”两大文旅主轴,系统化展示湖北文旅资源的整合与升级,即“自然+人文”双轴联动;另一方面,通过抓细节、抓人物、抓场景的叙事策略,结合全媒体技术手段,以故事化表达增强传播感染力,表现湖北文旅花样迎客,突出游客在两大文旅主轴中感受到湖北之美、湖北之新,陶醉于湖北“山水天成”的自然景观和“诗与远方”的人文情怀。
“神武峡”轴线突出生态,聚焦神农架、武当山、三峡大坝等世界级IP,记者以神农顶的高山杜鹃、武当山的无人机太极图、三峡大坝的工业美学为切入点,展现北纬30°绿色奇迹的独特魅力,突出自然景观与生态保护的融合;“赤黄红”轴线突出文化,记者选取赤壁古战场、黄鹤楼、红安革命圣地等文化符号,结合科技赋能与年轻化表达,表现传统文化破圈,如《赤壁·借东风》实景剧的全息投影技术、黄鹤楼的诗词互动演出等(5月2日4版《编织绿色五线谱 奏响人文狂想曲 “神武峡”“赤黄红”双轴舞动荆楚》等)。
五一假期,“神武峡”国际黄金旅游线路,跻身全球旅行者终极梦想清单。这条串联起道教圣山、大国重器与原始秘境的线路,刷新了湖北旅游国际化进程的刻度,以“文化共鸣、科技赋能、生态共生的三重奏”,为全球游客提供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东方文明对话(5月5日3版《“五一”期间,外国游客饱览荆山楚水、体验真实中国 我们像在一幅山水画里航行》)。
热情待客
以全城派对为场景展示文旅新顶流
5月1日晚,2025武汉长江旅游季开启。记者通过航拍镜头,捕捉长江游船灯光秀与无人机矩阵的震撼场景。湖北日报微信公众号同城首发《刚刚!武汉江面上,王炸一幕!》,1个多小时阅读量超10万。
全城派对,热情待客。从“两江夜游”到“知音号”移动剧场,再到“长江甲板声浪派对”,记者抓住长江游船旅游产品升级这一亮点,运用场景化语言增强代入感,详细解析武汉以长江为轴心的文旅创新。“灯光秀作幕、无人机为笔”等颇具画面感的描述,还原江上蹦迪的沉浸式体验(4月29日5版《去江上看剧 到江上蹦迪 长江游成为武汉文旅新顶流》)。
文旅业态升级,还体现在文旅与百业融合、文旅与科技融合。从观光到深度打卡体验,从场景到看见未来生活,记者围绕文旅+百业、文旅+科技,采集具有地域特色、体现追新求奇的鲜活素材,从游客体验、家庭故事着手,反映湖北文旅产业升级迭代——
新场景、新体验,商旅融合激发消费新潜能,“文创+”产业链融合地域文化和流行符号(5月3日2版《情绪价值解锁消费新场景 商业综合体加码文旅联动 假期首日21万人次在武商梦时代微度假》);武汉建设国际都市旅游城市,地铁司门口站红墙、斗级营壁画墙等网红打卡点,经社交媒体传播,形成“城市即景区”的传播效应。
恩施大峡谷的机器狗挑战赛、孝感《槐荫船说》的5D全息投影,展现“数智文旅”新趋势(5月6日1版《“五一”假期,千万游客畅游荆楚,感受风景与人文之美 “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武汉“两江游览”游船上的人形机器人、光谷空轨、恩施大峡谷的外骨骼机器人,让游客“还想再来”(5月4日3版《光谷空轨单日客流量连破2万人次 海外博主:这是独属于中国的科幻与现实》等)。
极致宠客
以游客借宿为落点揭示爆火之必然
让游客还想再来的,不只是追新求奇的旅游体验,还有湖北文旅的宠客美意。
五一假期,因民宿都已满房,游客王女士一行四人,入住宣恩县文旅局局长王菊芳家中。湖北日报微信第一时间报道这一暖心事,不到2小时,《满了!满了!游客住进局长家》阅读量突破10万,人民日报微信转载;短视频发布后,网友评价,湖北是个有温度的地方。
5月4日,记者跟踪报道,邀请王菊芳局长回应网友关切,短视频持续跟进,报道了宣恩一系列暖心举措。局长回应、市民互助等镜头,展现了基层文旅工作者的担当与城市温度,强化“湖北温度”的立体形象。5月5日,湖北日报1版推出通讯《宣恩全城动员暖心护客》,进一步挖掘热点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揭示宣恩爆火不是“碰火”,而是一座以县城为核心景区的旅游城市多年锤炼内功的必然结果。
重大节日报道须提前谋划,但不等于按部就班地机械执行。面临新情况和突发事件时,记者保持嗅觉灵敏,快速反应,抢抓第一落点,做足第二落点。“宣恩游客借宿文旅局长家”全媒报道,以情感共鸣引发全网热议,通过湖北一域节日里别具温度的善举,体现湖北文旅极致宠客。
真诚留客
以情义之重为注脚描绘生态共建者
从亲客、迎客,到待客、宠客,再到留客,从服务升级到资源升级,从产品升级到业态升级、理念升级,湖北日报编辑部提出,省级党报不仅是文旅信息的传播者,更是文旅生态的共建者,体现在服务信息引导、品牌塑造助力、文化价值提炼、文旅内核挖掘等。
信息发布注重服务大众。5月4日,湖北日报微信推文《即将来袭!今天请早点回家》,及时提醒游客密切关注天气信息及雨天出行安全,精准触达返程人群,阅读量超10万。
流量思维与品牌思维并重。面对突发事件,记者快速反应,持续跟踪,展现湖北文旅的应急能力与服务意识,深化大众对湖北文旅的认知,助力构建主客共享的文旅生态。
关注顶层设计与系统谋划。景观消费如何转变为情感链接,以情义之重引客留客?节日营销怎样升级为城市营销,打造主客共享的文旅盛宴?单点突破怎样发展到系统作战,达成“人人都是形象大使,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全民共识?记者全面回顾五一湖北文旅特色,用具体事例作答,提出建设性观点;阐述如何从“爆火”到“长红”,剖析湖北文旅的全民参与机制,揭示文旅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湖北日报五一文旅系列全媒报道,通过精心策划与快速反应,实现全媒体手段与人文关怀相融合、内容质量与传播流量双突破,推动湖北文旅从“流量”向“留量”跃迁。随着湖北文旅向万亿级产业目标迈进,媒体如何进一步发挥智库功能、参与文旅产业创新,或将成为新的探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