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易炼红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浩主持会议。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广胜作全省旅游发展总体情况汇报发言,现刊发全文。
(浙江日报魏志阳 摄)
旅游业是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近年来,全系统认真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以三个“一号工程”为总牵引、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为主抓手,全力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省旅游综合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游客规模、收入总量在全国处第一方阵;今年上半年全域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同比增长5%和9.2%,按可比口径均大幅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浙江代表东部省份在党中央首次召开的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上作典型交流。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掘浙江生态资源、山海景观优势,大力发展以绿色旅游为内核的全域旅游。全省景区城、镇、村覆盖率分别超95%、77%和56%。结合推进新时代“千万工程”,实施乡村旅游“五创”行动,做精乡宿、做美乡宴、做丰乡礼、做特乡趣,擦亮“乡村旅游看浙江”金名片。安吉余村、淳安下姜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推进旅游景区转型提质行动,创建10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1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分列全国第一、第二。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中,浙江占35席,前10强占7席,数量居全国第一。
淳安下姜村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构建之江文化产业带、四条诗路文化带,高质量办好良渚论坛,抓好上山、河姆渡、良渚等文明之源大遗址群和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吴越文化等考古研究阐释和保护利用。实施文化基因激活工程,选取名人故里、传统书院、历史经典产业等8个领域先行突破。推进非遗传承薪火行动,全省拥有人类非遗、国家级非遗、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均居全国第一,着力以丝瓷茶等非遗IP促旅游发展。深化文艺赋美工程,实施文化润景计划,营造以文气聚人气的浓厚氛围。
湖州市美术馆门口草坪活动
“喜迎亚运 文艺赋美”——美术馆之夜
推进业态创新,构建“52个大景区+66个新业态”旅游爆款培育矩阵,探索“旅游+百业”,发展农文旅、文商旅体健等融合新业态。推进产业创新,率先出台大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持续提升横店影视城、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能级,2023年以来有18部浙产作品在央视首播,涌现了《黑神话:悟空》《种地吧》等游戏类、互动类现象级产品,并因线上巨大“流量”带动线下文旅“留量”。推进文艺创新,探索“青春戏曲”,越剧《新龙门客栈》、舞蹈《碇步桥》成为吸引游客的出圈作品。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智慧旅游,“旅游通”“浙里文化圈”等应用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数字化改革创新示范“十佳案例”。
《黑神话:悟空》
以“千项万亿”项目为重点,大力实施文旅投资“双百计划”。2023年全省文旅项目完成投资突破4000亿元大关,2024年“千项万亿”文旅新建项目开工率、在建投资完成率分列九大领域第一、第二。之江文化中心、杭州国家版本馆等新建地标性项目成为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实施串珠成链“十大百亿”工程,聚力打造千里滨海1号生态文旅廊道、杭州“三江两岸”水上黄金旅游线等跨区域重大项目。加强区域合作,共建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
之江文化中心
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增值化改革,发挥世界旅游联盟、东亚文化之都等平台功能,做精“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主题交流,提升“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省域品牌影响力,文化和旅游部发文总结推广浙江文旅赋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6项典型经验。实施新时代文旅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完善省属文艺院团“一团一策”,健全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扶持措施。做优“味美浙江”“浙韵千宿”“浙派好礼”等旅游消费品牌。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安全联动治理,创新“信用+监管”机制,营造安全、有序、方便、舒心的旅游环境。
“高山仰止 墨韵流芳”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宋画展之葡萄牙特展
我们也清醒看到工作存在着诸多不足,亟需以更大力度破除发展面临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全系统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部署,按照本次大会尤其是易书记、王省长工作要求,围绕率先建成高水平旅游强省,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探索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努力用一流状态创造一流业绩,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新征程上谱写绚丽的旅游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