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文化的发祥地——定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定州博物馆馆藏文物5万余件,定瓷、缂丝等文化产品远近闻名。走进这座文化瑰宝之城,可以品历史、游文庙、修国学、尝美食,享受丰富多样的旅游盛宴……
△定州开元寺塔
△定州古城
△定州贡院
△定州博物馆
除了宝藏景点外,这座光影斑斓千年古城熠熠生辉的非遗文化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壹
定瓷
宋人好清淡素雅,在瓷器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定窑起源于河北省曲阳等地,古时这里被称为定州,因此得名定窑。定窑创烧于唐代,至北宋时极盛,更是被称为“天下第一窑”,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首。
定瓷柔润媲玉,器薄如纸,叩击如磬,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而定窑白瓷之所以能够显赫天下,一方面是由于其色调暖白,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恰似淡施脂粉的少女肌肤,给人以温柔恬静的美感。另一方面它善于运用印花、刻花与划花的技巧,将白瓷从纯白釉装饰推向一个繁花似锦的新阶段。2008年,定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定窑之名贵,在北宋一直为皇亲国戚所钟爱。在宫廷文化和宋代文人雅士的影响下,定窑的艺术品味也越来越高,在美学上,定窑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而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素净淡雅的瓷器风格,在宋代以后便不多见了。
定窑遗址遗存十分丰富,现保存完好瓷片堆 13 个,文化层堆积厚达 10 余米,是中国制瓷历史的缩影和重要见证,具有极高的考古和科研价值。2000 年以来,定窑遗址先后修建有定窑遗址博物馆、定窑作坊遗址展馆、定窑遗址博物馆定瓷研究室等,让这门古老的手艺,重新获得新生。
贰
定州缂丝
定州缂丝始创于宋代,采用“通经断纬”传统技法织造,因织物的花纹近看犹如纬线刻镂而成,又被称为“刻丝”。缂丝作为最早用于艺术欣赏的丝织物,以制作精良、古朴典雅,艳中带秀的艺术特点著称,被誉为“织中之圣”,又因织造技艺繁杂,每一件作品都需要精织细作,所以还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2021年,定州缂丝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定州是缂丝的发源地,代表性缂丝匠人沈子番祖籍定州市孟家庄村。沈子蕃的缂丝作品以传世书画作品为摹本,设色高雅古朴,生动传神,令人叹为观止。存世作品《梅花寒雀图》《青碧山水图》《秋山诗意图》件件工艺超群,精妙绝伦。其中《梅花寒雀图》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位列“十大镇宫之宝”。
叁
中山松醪酒
北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一代文豪苏东坡出任定州知州。苏东坡任定州知州时,组织匠人对水质、原料、加工技艺进一步改良、优化,亲自命名为“中山松醪酒”,并现场作《中山松醪赋》,赞美中山松醪酒“味甘余而小苦,叹幽姿之独高;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蒲萄。”此赋有碑文现存于定州文庙内,真迹由辽宁博物馆收藏。
中山松醪酒配方独特,水质优良,以黍米为主料,外加三七、党参等多种药材,利用黑龙泉水精制而成。中山松醪酒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医药学珠联璧合的产物。
2012年,中山松醪酒酿造技艺被列入第四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
- End -
来源 | 河北旅游综合整理
推|荐|阅|读
点分享
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