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四城话峰会
由天津海河传媒中心策划推出的“上合四城话峰会”融媒体系列传播活动,广播新闻部记者首站来到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所在地——上海市黄浦江畔。
从5月12日到5月15日,在上海西郊宾馆、复旦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等地,记者探访上海合作组织是如何从上海发起、“上海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
源起
探寻上合组织“上海精神”发源与拓展
5月12日一早,记者走入位于上海市西南角的西郊宾馆。远离城市喧嚣,一条静谧的溪流边,一座深棕色、自然古朴的茅草顶亭子映入眼帘。
虽看起来简单,但这座名为“逸兴亭”、也叫上合亭的亭子,见证了一个重要历史时刻。2001年6月14日下午,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就是在这里举行了非正式会晤。转天,也就是6月15日,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举行。会后,六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启幕。
▲与会嘉宾在2001年上合组织首次元首会晤地——逸兴亭合影(网图)
彼时,新世纪刚拉开序幕,同一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复旦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斌说:
这都体现了在那个时期,中国在处理和回答时代问题时所做的一个选择——中国要更多的跟世界进行互动,更多的去融入国际体系,更多的去跟其他国家进行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安全的方方面面的合作,那么必须要有这样的一个平台。
同时,与上海城市气质和中华文明特质相关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上海精神”也应运而生。随着上合组织成立,国内学术界也掀起了研究上合组织的热潮。隶属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在2005年正式成立。祖籍山东的马斌到复旦求学时,正好赶上了这波热潮。
马斌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也算是“半个记者”:
2006年,第二届峰会在上海召开时,我在上海市外办实习,还去做了志愿者。我是负责新闻中心这边,与中外媒体都在打交道,大家对上合组织峰会的热情都很高!
如今,复旦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培养的学生已经不止有中国人,还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共计20多名外国学生。马斌的学生、“95后”俄罗斯姑娘马丽塔已经在中国留学三年。洋娃娃一般的长相,但骨子里,马丽塔和中国学生几乎没什么不同。
她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对记者说:
我学习特别刻苦,他们叫我“卷王”,哈哈。
马丽塔深知,上合组织已经影响到了身边的普通人:
我认识一个哈萨克斯坦同学,以前不知道可以拿奖学金来中国留学。因为2024年在阿斯塔纳召开了上合组织峰会,他通过新闻报道知道了哈萨克斯坦跟中国通过上合组织有非常密切的合作,现在他申请来留学,还开始学习中文了。
▲记者与马丽塔、马斌在复旦大学合影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潘越文作为一名年轻的“新上海人”,在近些年采访中,他对越来越多上合组织国家的经贸人文往来,尤为印象深刻:
比如上海车展、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用科技与文化连接上合组织、“一带一路”国家的努力,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包容与开放。
经过24年发展,上合组织已从6个成员扩大为26个国家的“上合大家庭”,构建起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合作组织。峰会议题更加广泛,在经贸、人文合作方面不断拓展。今年秋季,上合组织峰会即将在天津举行。
马斌认为,这是站在新的历史时期,“上海精神”的又一次拓展和升华:
天津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这其实也是告诉世界,中国的开放不是一个点的开放,不是一小片的开放,而是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城市都会站在开放的前沿形成一个开放的高地。
跃升
从“吸引要素集聚”到“输出规则与价值”
5月的上海,阳光明媚,气候微热。
上海是“上海精神”发源地,还是进博会举办地。连续7年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也为上合组织国家搭建经贸往来平台。作为主场外交活动,每届进博会都设立国家综合展,包括许多上合组织国家都参与其中。
同时,每年的6天会期后,为了承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绿地环球商品贸易港还打造了一个365天的常年展示交易平台。在上海青浦区的绿地环球商品贸易港,几位老外忙得不可开交。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上合组织国家都在贸易港设常驻国家馆。
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项目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李韵菲说:
不光是延续了进博会的这样一个功能,同时也是帮助已经在华的一些海外的品牌,做大做强。包括跟海关、政府之间的联动,保税、跨境方面便利化的政策,商品可以非常快速地进入到中国来。
▲记者采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封帅
从上合组织成立到进博会持续举办,上海经历着逐渐从全球化城市发展的“吸引要素集聚”和“提升枢纽功能”阶段跃升到“输出规则与价值”阶段。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封帅说:
每一次主场外交行动,它不仅是对于有形的成果的一种总结,对这个组织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又能够以某种规则的建构方式,使得我们的一些思想、一些治理理念被融入其中,同时也能够将城市的精神纳入其中,在组织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一个浓厚的城市烙印。
联动
从上海到青岛,链接长三角优势资源
沿沪嘉杭高速一路向西南而行,一片全新的科技园映入眼帘——松江区海尔智谷,这里也被称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核心经济带。总建筑面积达到34万㎡的花园式生态办公区里有两栋挂上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的牌子,墙上的时钟更是同步显示着德黑兰、阿斯塔纳、比什凯克、莫斯科等上合组织成员国首都的不同时区时间。
▲上合示范区上海联络中心
2018年,青岛在举办了上合组织峰会后,在胶州建立起了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这也是中国唯一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地方经贸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为了将平台效应进一步拓展,示范区先后在北京、上海、香港、哈萨克斯坦等地都设立了联络中心,打造国内企业走进上合组织国家的母港、上合组织国家企业进入中国的平台。
青岛上合示范区上海联络中心主任白波,指着眼前两栋五层的商务楼宇对记者说:
海尔是我们山东省非常有名的企业,在松江区的海尔智谷,产业定位清晰,基础条件好。2023年,我们就将上海联络中心扎根在这个地方,目标就是要集中资源,快速地推广上合示范区。
走进装饰一新的联络中心,1:1复刻上合示范区在青岛的展厅,四楼设有一个200多平米的展览展示空间,企业路演、项目对接、专题推介、圆桌论坛都可以在此进行。自2023年成立以来,上海联络中心围绕青岛上合示范区“四中心一学院”建设、22条产业链及“五大新城”最新发展方向,结合上海优势资源开展招商引资,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项目70多个,成功签约落地项目3个,吸引6家企业签约入驻联络中心。
▲3D打印齿科模型
走进了一楼一家刚刚入驻联络中心的科技型企业——上海幻嘉信息有限公司,工程师们正在对3D打印机进行安装调试,桌上还摆着几个刚刚打印出来的样品。
这家主营3D打印机的本土企业去年拿到了不少海外订单,签约预售额约70万美元,公司市场部经理张昭拿着一款齿科模型给记者逐一讲解:
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主要是齿科的3D打印机,打印精度非常高,速度大概是15分钟就能完成一副。目前的海外市场主要是在俄罗斯、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家。
由于出口方向精准匹配上合组织成员国,与联络中心对接几次后,企业就决定将旗下两家公司整个,落户了上合示范区上海联络中心。
我们未来业务发展方向也偏向于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出口,这边配套非常完善,服务也非常好,客户资源比较多,想通过这个桥梁来扩大我们的业务,发展数字化齿科的闭环。
随着上合示范区公共服务产品属性不断强化,不仅为本土企业带来了机遇,也促进着国内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助力构建“陆海内外联动 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上海联络中心就肩负着联动长三角的重要作用,白波说:
我们将聚焦“上合+长三角”‘多层次合作平台高效运转。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推动形成从技术源头到转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落地上合示范区,持续提升上合示范区在长三角地区的‘朋友圈’和影响力。
融入
开放包容、创新竞进,构筑城市独特魅力
下班后到市民夜校充充电,放松解压,还能学到东西。
近期,随着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开课,全市480多个教学点位迎来约3.5万名学员,参与健身休闲、生活美学、艺术入门、非遗传承、健康养生等多元课程。
夜幕降临,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上班族为了共同的爱好从四面八方赶来“追夜课”。在这里,每位学员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拥抱生活,并见证彼此的梦想、成长和收获。
晚上七点刚过,在上海市乌鲁木齐北路的静安区文化馆,传来了一阵激烈的搏斗、摔打声,一节集力量与技巧的巴西柔术教学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课程教学采用中英双语,老师还是曾代表土库曼斯坦国家队的奥运选手阿曼,来上课的学生既有上海本地人、新上海人,也有不少外籍学生。
金发碧眼的西班牙人文森目前在上海从事自媒体工作,下班后,来到市民夜校学习巴西柔术,是他融入上海的重要渠道:
之前有朋友推荐我来上课,去年我还参加过沪语外籍班,学会一门语言是融入城市的最好方式。这一次我还想学和体育有关系,时间也挺方便的,一周一次,反正就是上海什么都有,想上课要靠抢的,上海的国际范真是太吸引人了!
旁边的教室里,不少爷叔、阿姨在学习手机摄影,还有模特、形体、泰拳、爵士、插花……
▲西班牙人文森在上巴西柔术课
市民夜校被纳入上海市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今年春季班吸引近117.6万人线上抢课,热门课程3秒内便被一抢而空,有学员感叹“堪比抢演唱会门票”。
从2016年以来,上海市为中青年群体开设侧重于提升生活艺术、生活品质的市民夜校,陆续推出近2000门课程,涉及音乐、美术、体育、书法等类别,500元12堂课,吸引了越来越多人走进市民夜校。在场地上,除了传统的文化馆,还吸引了一些民营机构将市民夜校开进各大商圈。
新长宁东展教育总经理沈轶蕾告诉记者:
我们跟商圈有很好的合作,互相引流、赋能。商圈也会向学校让渡一些场地的成本。学员从兴趣到专业,后续还有一些进阶的课程,迈向市场化运营。
上合四城话峰会
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气质和强大的活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从外滩万国建筑群,到浦东陆家嘴的跨国企业总部,从两次举办上合组织峰会,到世博会、进博会的相继举办……
几十万外籍常住人口与本土居民共享生活空间,也让上海这座越来越开放包容、创新竞进、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也将“上海精神”的种子播撒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