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的城市,繁忙的工作,家庭时间越来越稀缺。暑假,是一年中难得的亲子相处时光,是孩子心智和情感成长的关键期,而旅行不仅仅是逃离城市喧嚣的机会,更是孩子成长的课堂,基于此,很多家长在暑期选择带娃出游。
一晃,暑假的进度条即将走到尾声,很多家长也结束了亲子旅行。萧山的朱女士抓着假期的尾巴,终于完成了孩子们的旅行指标。
四天三晚花费2.5万,没苦硬吃
出门旅行,对妈妈来说就是:不带孩子出来孩子可怜,带孩子出来自己可怜!
“比起行万里路,还是读万卷书吧!善待自己,也放过孩子!”这是朱女士对本次的旅行总结。
朱女士有两个女儿,大宝即将上四年级,小宝即将上二年级,她从7月初就开始计划8月中旬的一家四口青岛游,看航班选酒店,为了让这次家庭之旅更具体验感,更是下血本花费了近9000元预定了3晚海景房。“考虑到孩子的情况,就没考虑走特种兵路线,走到哪算哪,悠哉悠哉感受青岛这座城市的魅力。”然而愿景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即使是如此佛系的出游,最终也沦为了一场鸡飞狗跳。
(酒店房间视角)
“二胎家庭,本来一碗水端平就很难。一路上,两个孩子就是不停地拌嘴,从玩什么到吃什么,从几点起到几点睡,从玩手机谁多谁少都要极限拉扯,我和她们爸爸一直在做和事佬。而且,很多事情我真的无法理解,吃早饭能吃人均2碗面,6个鸡蛋,更夸张的是中午11点多从酒店吃完早午饭,下午一点就说‘妈妈我饿了,我们去吃午饭吧,妈妈我想吃香肠。’暑假出行人很多出门难免排队,无论大队小队,她们轮换着一人一分钟问一句‘妈妈,还有多久?’‘妈妈,妈妈,妈妈’像在念紧箍咒,念得我脑仁疼。拍照不配合那是旅行中的固定节目,搞得我求着她们一样,一腔热血直接被浇灭,不提也罢。”
朱女士还说,她虽本着佛系出游的心态,但心里也有唯一想打卡的目的地,“我一直想去打卡小麦岛,据说是怎么拍怎么出片的,我们也打车去了,但是你能想到吗,打车到了那,父女仨死活不肯往里走一步,说人太多了,太热了,受不了,要回酒店。”
三比一,朱女士落败,最后只能心有不甘地回酒店。她说,“没办法,确实热,不能不考虑他们的感受,大人懂得的忍耐,到孩子这里成为宇宙终极难题。”
后面的旅程还在继续,朱女士一家也微微改变了行程,早上趁凉快的时候出门,中午最热的时候回酒店休息,傍晚太阳落山了稍微凉快点又出去,尽量选不用晒太阳的室内。结果,游客们都想一块儿去了,任何地方无论你有多早,有多晚,你去的地方,哪儿哪儿都是人。“他们怕晒,怕热,那我就带他们去了海洋世界,可能因为人多她们也兴致缺缺。”
不管是景点,还是博物馆甚至游乐场,两姐妹扫兴成日常,在她们眼里都比不上在房间里看电视、玩手机香。
这一趟四天三晚的青岛游,机票、酒店及日常开销朱女士花了近2.5万,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旅行支出,但黄金假期的黄金价格对朱女士来说没有留下丝毫美好。
“说实话,没什么美好的回忆,我整个旅程都是在不断操心,回酒店就是无止境地洗衣服、收衣服、调解。青岛早晚温差大,我除了打点行程还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冷热,只要孩子还醒着,我都不敢提前睡,至于旅途中吃到了什么美食我毫无印象。”朱女士继续说道,“虽然以后还是会带她们出来,但有了这次经验我也醒悟了,暑假就走海边城市,景点一概不去,给她们选一个海边的度假酒店挖挖沙就好,游玩设施服务好点,纯度假,我省心,她们也开心。”
征求意见,以孩子的喜好为准
不仅朱女士是花钱找罪受,很多社交平台上搜“亲子出游”关键字,除了分享美好的回忆,还有很多家长的心酸回忆:三伏天旅行的“苦”与“更苦”、旅行的代价、真是痛并快乐着、在外面和在家一样不听话……
小时候,我们最期待的就是寒暑假爸妈带着自己出去旅行,出发前一晚兴奋地失眠也不是稀罕事。一想到十几年后再翻出过往的照片,看着爸妈与自己多年前的模样,再与伴侣、与孩子分享都是奇妙的体验与回忆。
现在为什么会负面情绪胜于美好的回忆?
看多了家长视角的吐槽,那从孩子视角出发他们对假期出门旅行有什么想法?他们喜欢出去旅行吗?出去旅行他们更想玩什么?
为此,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上了朱女士的大女儿DD。
“怎么可能不喜欢旅行!超级喜欢!我觉得这次出去玩就挺开心的,看到了大海,看到了日落,玩了水,吃到了很多海胆饺子,回到家还回味无穷,妈妈看我们比较烦可能是因为她要帮我们拍照我们不领情,还有我跟妹妹相爱相杀,经常一件小事就动手动脚的。”说起这次青岛游,DD意犹未尽,还忍不住与记者分享了她的新体验,“我还在步行街体验了3D打印机,亲自参与了图形设计,学习组装和调试,把想法变成了现实,超级有成就感。”
DD还解释了她跟妹妹出来为什么一直看电视:“家里电视不让看,所以出来玩能看电视就很开心,一下子有点收不住。”至于为什么去海底世界还不开心,她说“我跟妹妹没有故意想扫妈妈的兴,天气太热了,排队又人挤人,有点难受,就想着快点结束。”
DD说,爸爸妈妈无论带她去哪里玩,她都很开心,但是希望下一次旅程,爸爸妈妈在确定目的地前能与自己商量一下,“下一站想去新加坡,还想去我们国家的很多很多地方。我很喜欢看《大中华寻宝记》,这电视里的寻宝队去了中国好多地方寻宝,他们在探险外还尝到了很多当地特有的美食,我很感兴趣,也想跟着他们的脚步去这些地方,尝一下他们吃的特色美食。”
问及出门旅行对她来说什么最重要,DD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美食,旅途中吃得好很重要!有时候不是因为饿,就是因为它诱人,所以我想吃。其他的话,要是能体验新奇的东西是好上加好。”
学会理解,转化为一场双向奔赴
可见,家长的体验不能与孩子的真实感受划等号,家长往往对孩子在旅行中的收获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学到很多、看到很多。然而,孩子的兴趣点、体力状况可能与家长的设想大相径庭,导致旅行体验不如预期。
不管怎样,旅行本身这件事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想双方都开心不如让自己轻松点,少把自己的想法加到孩子身上,弱化旅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强行寓教于乐”的意识,将家长的一厢情愿,转化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双向奔赴:
出门旅行尊重娃的各种趣味,喜欢游乐场的就痛痛快快耍几天,喜欢游山玩水的就带他去放电,喜欢动物的就去不同的动物园。出门前沟通好计划,一天只安排最多两个地方游玩,能省去后面无数口舌。如果家长偏向于带孩子去各种人文历史景观,就提前做好功课,从感兴趣的出发点探寻,把有关的书籍、动画片、纪录片、攻略等刷起来,激发孩子的期待。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做旅行计划,投入精力策划,全面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旅行中,家长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变化,不要强迫他们摆动作拍照,最好是在他们沉浸式游玩的时候悄悄拍,既不打扰他们,也不会让他们烦躁。
带孩子出游就是一场修行。在旅途中,我们或许会疲惫,或许会困惑,或许会意见不合,但是在磨合中我们学会了耐心,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在混乱中寻找美好。下一次,当我们再次踏上旅途时,也许依然会有争吵,依然会有无奈,但那些温暖的瞬间会支撑着我们,继续前行。
今年暑假,你带孩子出去玩了吗?
是岁月静好还是鸡飞狗跳
来评论区分享一下你的旅行经历吧
< 扫描二维码进入小布好友群 >
文字:朱秋敏、方雨虹、金钟
编辑:印青
责编:项丹
终审:祝春
来源:萧山区融媒体中心、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