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旅行去哪里呢?
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正值暑期,
出境旅游的热度在持续走高。
扬州疾控特别提醒
当前已经进入了登革热流行季节,市民暑期外出旅游,应避免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和国家(详见下表),如确需前往,务必做好防蚊措施,结束旅行后2周内做好健康监测。
信息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截止7月21日
旅行结束返回本地后,应主动做好自我健康监测,采取防蚊措施,积极配合当地疾控机构登革热防控要求。
如果2周内出现发热、皮肤潮红、肌肉疼痛等不适症状,请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并说明登革热流行区旅行史,配合开展登革热相关检测,避免延误病情导致重症。
如果同行人员中有人感染登革热,应主动联系当地疾控机构,如实告知相关旅居史及同行人员感染情况,积极配合开展相关检测。
登革热流行季节,疾控工作人员会对传播风险高的区域的居民进行宣教及查看蚊媒孳生地,并对登革热病例共同暴露者开展相关检测,请积极配合工作,详情可咨询当地疾控中心。
多点知识——登革热
01
有一种热叫做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DENV)引起的,由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由于会剧烈疼痛,又会被称为“断骨热”。疫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地区,具有典型的输入性、突发性。登革热传播速度快,目前无法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一旦感染后也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及支持治疗。少数病例可能出现严重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02
登革热主要由“花蚊子”传播
登革热主要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通常不会“人传人”。目前,传播登革热病毒的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斑蚊”、“花蚊子”),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8~10天的增殖后,才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人群对登革热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5—9天。
03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三红+三痛+皮疹。
突发高热
体温可在24小时至36小时内升至39或40℃。
三红
面、颈、胸部潮红。
三痛
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
皮疹
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皮疹。
04
正确预防是关键
目前,尚无疫苗预防登革热,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登革热感染的关键。学会这几招,轻松将家中蚊子赶尽杀绝:
1
清理家中积水
2
保持通风干燥
3
安装纱窗蚊帐
4
使用驱蚊剂
5
使用灭蚊虫产品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健康科普信息,内容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来源:扬州疾控
审核:徐 驰
发布:韩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