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西方强盗熟读《大唐西域记》,从敦煌骗走大量珍宝,被英国封爵士
创始人
2024-08-01 19:32:02
0

敦煌莫高窟,这应该对于现在的国人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地方了吧。它大约从十六国时期开始挖掘,持续了整整1000多年,是中国时间长河不断流逝的见证者;

它的洞穴里布满了灿烂多彩,形态各异的佛教壁画与雕像,它是我国宗教文化发展的见证者,是我国艺术史的见证者,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底层人民的血汗成果。

然而就是这样重要的文化遗产,曾经却被西方强盗差点洗劫一空。要知道这一切的渊源,还得从一个喜欢读《大唐西域记》的匈牙利人斯坦因开始。

1862年11的匈牙利的一个犹太人家族中一个婴儿诞生了,家族所有人都在庆祝一个男婴的降生,他的人生,就像长辈们计划中的一样,在匈牙利本地学习长大。

稍微大一些后他开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最喜欢的书就是《大唐西域记》,而这也为他之后的所作所为留下了伏笔。

为了学习更多想要的知识他背井离乡来到了英国并在那里考入了牛津大学后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东方学作为自己的主修科目,在那四年几乎熟读中国文学作品,也深受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帝国主义侵略思想的侵染。

毕业后就离开英国来到了印度工作,因为那靠近中国——当时的清王朝。而这个匈牙利男孩就是斯坦因。

而他更加具体的目的地是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后的中国,那里才是他自幼开始便朝思暮想的地方,而他也认为那里绝对可以发现什么了不得的东西,绝对可以。

在那里绝对可以发现什么。

而在遥远的莫高窟那里有一位叫做王圆隶的道士在看守,他几乎一生贫困,只是熟读《大唐西域记》。

王圆隶

要是不知情的人过来看,肯定不会想这两人之间会有什么实际交集,可是谁能想到他们两个会造成中国几乎是最大的一次文化遗产流失呢?

在到达印度的头几年,斯坦因便开始迫不及待的开始了他的”考古“准备,他一方面组织人马,一方面查阅地图,不久就将目标锁定为当时中国西域。

1900年他开始了第一次的行动,最终靠各种方式得到了大约1000到2000件中国文物,斯坦因一行人将这些文物偷渡到了英国伦敦并献给了大英博物馆。

这一行为是对于英国政府的讨好,而这种讨好无疑是有效的,当年斯坦因就被封为爵士,

英国政府的肯定,增加了斯坦因的所谓考古野心,在五年后也就是1906年在英政府的资助下开始了他的第二次盗窃之旅,这次他的目标便是王圆隶所看守的莫高窟,所在地就是敦煌。

为了进行更有效率的与当地人交流,斯坦因雇了一位叫做蒋孝琬的人。此人之后也是进行文物在国内运转出去的主犯之一。

因为斯坦因的爵士爵位,他在进入新疆后受到当地官员的热烈欢迎,他被当成了英国的大臣一类的人,这在当时清政府的眼里可是万万惹不起的那一类人。这也极大的方便了斯坦因的计划。

他在到达新疆的第一个晚上就与当地官员进行了盛大的晚宴,在用餐过程中斯坦因询问当地官员当地是否有藏经阁一类的地方,而在官员的口中他才知道了莫高窟这个宝库。

这一发现使他兴奋,他感到自己的劫掠血液在不断沸腾,而他却将此误以为是探索中华文化的心。

他认为不能迟疑,于是第二天就早早来到了莫高窟,企图得到更多的中国文化宝藏。

他在洞口遇到了王圆隶这个道士,就这样,中国历史上两个罪大恶极的文化犯在那天相遇了。

斯坦因没有贸然去查看莫高窟的宝藏,他认为他那样只会被当成有盗窃之心的盗贼,虽然说事实如此。

斯坦因非常谨慎的,隔三岔五的跑去与守洞人王圆隶交谈,在与其交谈的过程中,他发现这个贫困的中国道士竟然也看过《大唐西域记》。

于是斯坦因便于他交流起了唐僧,交流起了书中的内容情节与看法,他给他说自己是多么尊敬中国文化,多么尊敬清政府,久而久之取得了王圆隶的信任。

在得到了其信任后斯坦因便立马要求进入了莫高窟,从此开始了对中国文化的大量盗窃。

进入莫高窟后斯坦因就被眼前的场景大大震撼住了——满地堆摞起的经文,满墙雄伟浩瀚的壁画,这无疑深深震惊了斯坦因。

这是他在他的著作《西域考古记》的描述:

“这是我从未见过的奇景,我似乎被东方的星河所包围,那里畅游着仙人与佛主,这里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我的藏宝库,我的伊甸园。”

在与王圆隶交涉后,他以二百两的价格买走了几千件文物,这些文物在现在的价值早已不可估量。

这些文物在带回英国后得到了比上一次更加强烈的反响,而斯坦因也多次回到中国进行文化抢夺。

在那之后莫高窟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的劫掠,其中包括伯希带走的7000余本的典籍,以及日本与西欧其他国家的“光顾”。

直到1907年风雨飘渺的清政府才有学者提出将这些文物保管好,在1910年才开始实施。

甚至连转运的车辆都是牛车,当时列强权当抢劫经文运输的车辆都是铁皮汽车。无疑,是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才导致了这次灾难。

而洞窟里的相当一部分经文早已经被劫掠一空,那些劫掠的罪犯如斯坦因等人,却被西方学界尊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学家。

有些历史真相永远不会沉默,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他们的真实嘴脸。那些流落在外的文物,他们身在异乡,他们是我们的文化瑰宝,他们想回来。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就致力于对于这样文物的保管与追还,更是在敦煌本地建立了敦煌博物馆,大大加强了对于宝贵文物的管理与保存。

1979年敦煌博物馆建成。2011年其面积扩大为7500平方米,所藏文物增至13332件。

文物们还没有回家,他们始终是中国的精神文明的物质体现之一,他们在中国诞生,最终也会回到中国。那些文物,他们想回来。

相关内容

每周股票复盘:柏楚电子(6...
截至2025年8月22日收盘,柏楚电子(688188)报收于150...
2025-08-24 04:35:20
原创 ...
回顾历史,守望未来,欢迎来到【有观点大历史】精心整理、考据的二战珍...
2025-08-24 04:33:37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33篇
摄影:李鹏飞 安徽,诗情画意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诗词丰富。唐宋时...
2025-08-24 04:33:26
原创 ...
在二战后期,美国连续向日本本土投掷了两颗原子弹,随着原子弹的爆炸之...
2025-08-24 04:33:22
原创 ...
大家好啊,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历史话题-朝鲜战争结束后,世...
2025-08-24 04:33:20
国内首次全套完整影印出版,...
“作为晚清时期创办时间较早、出版时间长久、规模宏大的中文期刊,《益...
2025-08-24 04:33:03
原创 ...
想必大家在电视剧中经常能够看到,天子一怒就下令株连九族,“株连九族...
2025-08-24 04:32:40
原创 ...
当代中国正在实现一次历史性的伟大崛起,中国的实力规模决定了中国的影...
2025-08-24 04:32:40
原创 ...
衡量一件文物的价值绝对不能仅仅只看到本身的外在价值,可能这件文物是...
2025-08-24 04:32:11

热门资讯

陈路到西岭泉琴、东崖瀑布等历史... 8月23日,市委书记陈路带队到“古八景”中的西岭泉琴、东崖瀑布以及飞来寺、东山寺(遗址)等地调研。他...
探寻丝路故事 敦煌文博场馆迎来... 暑期模式开启后,敦煌的文化场馆成了亲子游的热门之选。来自全国各地的小朋友们在家长陪伴下,走进敦煌市博...
金堂:卖橘子 更要卖风景 8月,位于成都市金堂县三溪镇岳山社区的天府橘乡,青绿色的橘子沉甸甸地挂在枝头,满园皆是待熟的蜜意,藏...
日产6万袋~这碗“凉都味道”香... 上午10点,贵州老翁记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翁记”)的生产车间已“火力全开”。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工...
采菌游增多冲击苍山生态,云南大...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浩浩荡荡的游客,和备受欢迎的“爆筐”图(网络截图)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原创 目... 【我目睹了一场从前只是听说过的天葬。】 【在这一场惊心动魄的天葬里,我仿佛跟着卓玛一起得到了升华!】...
EXPLORA JOURNEY... 为迎接璀璨节日季的到来,Explora Journeys意铂奢华邮轮正式发布其年末加勒比海的主题旅程...
运城盐湖·活力山谷度假区加速建... 八月将尽,暑气未消,运城盐湖·活力山谷度假区的建设现场热度依旧。 作为运城新兴文旅地标,该项目的核...
“寻找美丽中华”全国旅游城市定... 中新网西宁8月24日电 2025年“寻找美丽中华”全国旅游城市定向系列赛(青海西宁站)24日落下帷幕...
网红楼成今夏“当红”打卡地 大连南山街区是大连最具历史底蕴与时尚活力的文旅融合街区之一。继去年冬季因大树“穿毛衣”大火之后,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