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11时15分,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北起钟鼓楼至南端永定门,“古都之脊”文脉悠长,一起来欣赏北京中轴线上的景观韵律与壮美秩序吧!图为航拍北京中轴线晚霞风光。图/视觉中国
“北京中轴线”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制度和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图为眺望北京中轴线鼓楼、奥林匹克塔和远处青山,北京城市天际线风景醉人。图/视觉中国
“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构成要素为: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天坛、先农坛、永定门,遗产区面积589公顷,缓冲区面积4542公顷。图为眺望北京市中轴线上的鼓楼。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北京正阳门。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景山公园北部的寿皇殿建筑群始建于明代,总占地面积约21256平方米,总建(构)筑面积3797.68平方米,现在的寿皇殿建筑群是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修建,是北京中轴线上古建筑群中除故宫之外的第二大建筑群,也是景山的核心区域和北京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为北京景山公园,市民参观寿皇殿建筑群。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北京,俯瞰晚霞下的北京故宫全景和北京中轴线城市风光。图/视觉中国
从景山上俯瞰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万宁桥始建于元代,为单孔石拱桥,横跨在什刹海前海东岸的玉河上,西邻什刹海前海,是《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确定的遗产区要素之一。图为眺望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北京中轴线第一桥”——万宁桥。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游客在天坛公园游览。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市民游客经过北京市中轴线上的鼓楼的南侧过街人行横道。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景山公园北部的寿皇殿建筑群始建于明代,总占地面积约21256平方米,总建(构)筑面积3797.68平方米,现在的寿皇殿建筑群是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修建,是北京中轴线上古建筑群中除故宫之外的第二大建筑群,也是景山的核心区域和北京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为站在景山上眺望寿皇殿建筑群。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位于北京南中轴线的永定门景色宜人。图/CNSphoto 牛云岗 摄
北京正阳门。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在北京正阳门箭楼拍摄的北京中轴线。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民众在北京前门大街参观。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雪后的鼓楼大街。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民众在景山上拍摄雪后的故宫。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上一篇:广西南宁室内游乐设备
下一篇:好消息传来:申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