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的历史街区
中国边疆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各具特色,景色宜人。踞守世界屋脊的名城拉萨,坐落于喜马拉雅山脉的怀抱,以雪山为背景,与雪域高原自然景观浑然一体,给人以古朴、神奇、粗犷之美感,形成了自己独有和鲜明的特征。
拉萨城市中的建筑整体平缓疏朗,雄踞拉萨红山之巅的布达拉宫气势宏伟,是全城景观视线的中心。八廓街目前依然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特有的城市天际线,以及街道与大山、寺庙的良好对景关系。大昭寺是这一地区的中心,殿高四层,上覆金顶,辉煌壮观,具有唐代风格,同时也吸收了尼泊尔和印度的建筑艺术特色。民居院落群多为石木结构,朴实的平屋顶衬托着大昭寺华丽的金顶,与布达拉宫、小昭寺遥相呼应,体现了高原地域的城市特色。
千年八廓街,是我们各民族建起来的八廓街。多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流交往交融,中华民族大家庭在这里其乐融融。大唐的文成公主与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各带一尊释迦牟尼佛像来到拉萨,不同地域的佛教文化在这里交融。拉萨关帝庙,藏语全称是“帕玛日格萨尔拉康”,庙中关公、格萨尔两位战神同台共享供奉,是汉藏文化交融的生动体现。大昭寺门前唐蕃会盟碑,铭刻着汉藏民族“欢好之念永未沁绝”“立碑以更续新好”之誓愿。
这里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藏、汉、回、门巴等20多个民族的群众,寺庙与民居自然地融合,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宗教生活完整地延续着,是当地人文景观最具特色的地区之一。随着老城居住人口增长,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亟待改善,传统建筑亟待维修。1979年,在国家资金的帮助下启动了老城区的房屋改造修建。1989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应拉萨市政府要求,编制了《拉萨市八廓街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拉萨划定了街区保护区划,将八廓街街区分为四个级别的保护区,并具有前瞻性地对旧城改造提出了风貌保护和控制要求,保护工作从关注文物保护单位向关注历史文化街区转变。
拉萨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遗产地城市的现代化不可避免地出现矛盾,这种矛盾的冲突以八廓街旧城改造和附近政府部门办公大楼、大型商场的兴建而受到广泛的关注。2002年,原建设部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启动援藏项目《拉萨八廓街地区保护规划》,以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大昭寺及其周围历史文化环境,保护八角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风貌和留存的历史信息为目标,改善街区整体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突出街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