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
秀
秀
忘
初
不
心
记
使
牢
命
“援藏干部风采”系列报道
编者按
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对口援藏工作已走过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来,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人才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一幅幅感人的篇章,见证了这片高原大地的发展与变迁。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入藏以来,按照京拉两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在援藏指挥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首善标准,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拉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将陆续推出【援藏干部风采】系列报道,生动呈现全体援藏干部人才在这片高原热土上,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民族团结之花,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援藏精神”和“老西藏精神”。
“医生的使命就是治病救人,尤其是在偏远的高原地区,那里的群众更需要我们的帮助。”2023年8月,北京市隆福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吴桂喜怀揣着这样的信念,毅然踏上了前往当雄县人民医院的援藏之路,担任外科主任一职。
距离拉萨约160公里的当雄县,海拔高达4300米,空气中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60%。尽管已经进入了8月,夏季的炎热并未给这片高原带来太多的温暖,白天的气温仍旧徘徊在20摄氏度左右,而夜晚的降临,更是将温度骤降至零摄氏度以下,严寒刺骨。
吴桂喜首次面临的挑战便是那常人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初到这片海拔极高的土地,他的身体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紧紧束缚,头痛如裂,仿佛有千斤重锤在脑海中不断敲击;乏力感涌遍全身,即使只是简单的走动也如同负重前行;而呼吸困难更是让他感到窒息,每一次呼吸都仿佛要耗尽全身的力气。
“看着这里有限的医疗条件,看到那些因为地处偏远而难以得到及时治疗的病人和他们的眼神中充满的无助和渴望,我更加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吴桂喜心中默念:这些病人需要我,我要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带给这片土地,让更多的高原群众受益,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我也不能退缩。
他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胸膛,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挑战。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吴桂喜医生首次在当雄县人民医院开设了肛肠专科门诊,当地居民不必再长途跋涉去外地求医,能够就近得到专业的肛肠疾病诊治。
有一天,一位名叫扎西的藏族大叔走进了吴桂喜的诊室。他脸色苍白,痛苦地捂着肚子。吴桂喜仔细询问了扎西的情况,经检查,他患上了肛周脓肿。他立即安排手术,并决定采用先进的对口引流术式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扎西的痛苦明显减轻,他感激地看着吴桂喜,说:“多切啦,医生,你救了我的命。”
针对当地常见的肛肠疾病,吴桂喜医生积极引进并推广新的手术方式和技术。“只有不断创新和进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他采用先进的对口引流术式治疗肛周脓肿,避免了传统手术带来的大面积创伤和长时间恢复。同时,他还推广无痛肛肠技术,通过局部封闭治疗和藏药熏蒸等方法,有效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感,缩短了恢复时间。
在吴桂喜医生的努力下,当雄县人民医院肛肠门诊逐渐声名远扬,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寻求他的帮助。为了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吴桂喜医生还在当雄县开展了四种新技术:内痔套扎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陈旧性肛裂根治术和肛周脓肿对口引流术。这些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手术成功率,也让患者们感受到了更加人性化和贴心的服务。
“我不仅是医生,更是传递爱与希望的使者。援藏工作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改善了当地的医疗条件,更在于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区域协调发展。”吴桂喜医生并不满足于仅仅治疗患者,他还积极参与各种疑难病例的会诊及手术,并主动承担起了培训当地医生的任务。他深知,只有提高当地医生的水平,才能让更多的患者受益。每当有手术或会诊时,他都会耐心地向年轻医生讲解病情、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他将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快速成长,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
在吴桂喜医生的门诊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患者们带着痛苦和不安前来就诊,但经过吴医生的精心治疗和悉心照顾后,他们都能够满怀希望地离开。而吴桂喜医生也始终保持着对医学的热爱和对患者的关怀之心,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一年的援藏任务即将结束,吴桂喜站在医院的窗前,眺望着远处的雪山和蓝天,“援藏工作虽然辛苦,但它是值得的。自己的付出虽然微不足道,但却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一丝丝的改变和希望。在这里,我找到了青春的价值和意义,也收获了无数的感动和成长。我将继续为这片土地、为这些可爱的人们,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吴桂喜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医疗工作者加入到援藏的行列中来,为这片土地、为这些可爱的人们,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关爱。
供稿:党群工作部
编辑:徐 畅
审核:王明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