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咸新区积极整合挖掘乡村资源,大力完善和提升乡村建设和旅游设施,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游、乡村游、休闲游、田园采摘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新路径。
以“农家热”带动乡村“经济火”
土鸡蛋、农家穰皮、觉团、浆水鱼鱼、锅盔辣子……在西咸新区窑店街道刘家沟村农家乐,这些特色美食让游客馋涎欲滴。
“这些菜都是我的最爱,很有特色,吃着这些‘美味佳肴’,就想到了童年,咱吃的是健康、品的是乡愁。”6月10日,来自西安的胡先生乐呵呵地说。
农家穰皮
王吉利经营的是以窑洞为特色的王家六号农家乐,他们家以前在窑洞居住,随着农家乐的兴起,王吉利将窑洞进行了升级改造。“我从2015年建起农家乐,近几年,随着游客越来越多,生意也逐渐好了起来,好多客人都提前打电话预订,回头客特别多。”王吉利高兴地说,去年农家乐纯收入20余万元。
“这几天刚好遇到端午节,游客特别的,一家人都忙不过来,平时还雇佣10多名村民帮忙。如今,家里地也种了,农家乐也‘火’了,在家里就能挣到钱。”王吉利说,以前在西安做生意,也照顾不上家。现在,经营农家乐既能照顾家,又能挣到钱,实现了“双赢”。
窑洞农家乐一角
刘家沟窑洞农家乐不但给经营者带来了一定的收入,还解决了村里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给村民们开辟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游客在买农家蜂蜜
“我们村先后被省、市评为特色旅游示范村,也是西咸新区唯一入选首批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单位。村上利用农家闲置窑洞,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窑洞、游葡萄园’为主要特色乡村旅游。窑洞农家乐日接待游客2000人(次)以上,年营业额50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200余户,也带动了周边商业区和旅游业发展。”刘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陈西说。
农特产品街
6月8日,刘家沟村“农特产品街”也开业了!手工花馍、手工辣椒、农家油糕、茯茶......琳琅满目的农特产品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品尝和购买。
“我们在窑洞农家乐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八组现有16间仿古门面房打造农特产品一条街,以特色农副产品销售、特色乡村小吃为主,让游客在品乡村美食,住农家窑洞后、走的时候可以购买特色农副产品(刘家沟老酸奶、擀面皮、大秦红菇)等。另外,还发展了葡萄采摘园,让游客在园区体验采摘乐趣,以‘农家热’带动乡村‘经济火’。”陈西说。
窑洞农家乐
如今,刘家沟的农家乐形成了一定规模,也打造农特产品一条街。目前,刘家沟村有240余座保存完好的关中窑洞,有50多户开起农家乐,关中窑洞农家乐和特色农特产品街成为极具特色的旅游观光体验地。
以“甜蜜产业” 托起村民“甜蜜生活”
“这瓜汁多脆爽,内瓤香甜,真好吃。”6月9日下午,在西咸新区正阳街道南舍村瓜果大棚里,游客们忍不住摘下甜瓜一边吃一边高兴地说。
游客在采摘甜瓜
大棚里,游客们边摘边尝赞口不绝。大棚外,村民们分拣装箱忙得不亦乐乎。“我家有4亩地流转给富源果蔬专业合作社,每亩地一年收入1200元土地流转费。我有3个大棚共12亩地,在‘五一’期间,大棚里的西瓜、樱桃等瓜果正是成熟旺季,每天来自西安、咸阳的游客有几百人。这两天正好遇上端午节,游客们提前就打电话问瓜果成熟情况。目前,甜瓜(白金梨)、西红柿(普罗旺斯)正是成熟季,每天都有好多游客前来品尝购买。每年不仅土地流转费有收入,大棚瓜果每年纯收入10余万元。”南舍村一组大棚种植户尹保兴满面笑容地说。
南舍村村民尹保兴在摘西红柿
“这两天放假,我们就从西安过来,来到西咸新区不仅能在农家乐品尝到当地美食,还能在田园吃到香甜可口的甜瓜,又能采摘到饱满多汁的普罗旺斯西红柿,更能在附近景区游玩、赏景。游客黄女士喜不自禁地说。
“我们合作社是2009年成立,当年流转村组(南舍、北舍、中寨)土地共220亩,其中,设施大棚100亩,大地樱桃100 多亩,产业有樱桃、吊蔓西瓜、圣女果、甜瓜、乳瓜等。我们村一年四季有瓜果,游客可以在这里沉浸式体验瓜果采摘。”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富源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志刚说,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并聘请技术专家指导、组织村民培训等,带动10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经过合作社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2010年3月,合作社成功注册“泾渭红”果蔬商标,果蔬精品包装走入高端市场,瓜果四季飘香已托起村民“甜蜜生活”。
“这是我种植的新品种,白金梨甜瓜特别好吃。”尹保兴说。
“新区围绕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目标,立足新区优势,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形成了生态旅游、观光休闲游、自然风光游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休闲农业新格局,年吸引游客46万多人(次),旅游收入1400多万元,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提升群众幸福感,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西咸新区基层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孙金龙)
(编辑 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