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 林 · 夏 意
高 人 的 隔 壁 还 是 高 人
越来越觉得,苏州已经没有旅游淡季了,哪怕以前不太出名的园林,如今都挤满了南来北往的人潮。
如果想躲躲清净,不妨去远一些的常熟园林,目前,它还是阿爹好婆的专属……
曾园,悠然见村居
常熟最出名的山,虞山,最出名的湖,尚湖。一山一湖的名声太大,很多人都忽略了常熟也有园林这件事。
其实,常熟的园林是很有特色的,就像虞山脚下的赵园·曾园,罕见地把两个完整的园林拼在了一起,而且,两个园林统统免费!
历史上,两个园子本是一体,它们有个最初的源头:明朝万历年间御史钱岱所筑的园林“小辋川”。东边的那一半,后来被曾家购得,起名为“虚廓园”。
一走进园内,就能看到一块巨大的照壁,上书“虚廓村居”。沿着狭长的碑廊徐徐向前,遇到的第一位老人,是院子里365岁的香樟树。
四四方方的天井,完全被香樟树影覆盖,浅金的阳光随着微风起舞,树叶飘落到屋檐上,轻刮黑色的瓦片,沙沙声此起彼伏,好像真的远离了尘嚣,闯入了安逸的村落生活。
不过,曾园的精华,还得是那一片水。
穿过归耕课读庐,澄澈透明的清池映入眼帘,天光云影随着锦鲤悠游,层层涟漪泛开,风里,是清凉的味道。
据说,这里的水引自常熟的内城河,是一方活水。
放眼望去,假山托着水榭,杨柳伴着浮桥,还有一座座精致通透的亭台供人吹风赏景,从满塘田田的莲叶,到远处虞山的倒影,全在这一池中了。
说起来,曾园是出过大人物的,它是晚清著名小说家曾朴的故居。
园林看着温婉宜人,但曾朴的小说可是另一种风格,提起笔来,就是对虚伪官场的犀利抨击。
晚年,倦鸟归巢的他,就是在曾园里完成了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孽海花》的创作。
如今,曾园里有了一个曾朴纪念馆,馆外还有一株非常珍贵的红豆树,是明代“小辋川”时期的遗物。
除了水边,就数这里的人气最高,大概是因为,这里寄托了一些对大文学家的相思吧……
赵园,都付笑谈中
曾园与赵园,中间仅仅隔着一堵薄薄的墙,穿过墙正中的月洞门“涵虚天镜”,就到赵园的地盘了。
高人的隔壁还是高人,赵园园主名为赵烈文,别人擅长做官写文章,他却擅长俩字:预言。
作为曾国藩身边的幕僚,赵烈文在一次闲谈中同曾国藩说:晚清气数将尽,50年内必亡。结果一语成谶,在他预言后的第44年,封建腐朽的大清王朝果然轰然倒塌,迎来了终结。
可想而知,能做出这种预言的人,多少有些“叛逆”在身上的,与腐朽的官场天然不对付。没多久,他便主动辞官退隐,携着他最爱的万卷藏书,在赵园度过了余生,永不再出仕。
初入赵园,只觉得草木葱茏、庭院深深,初夏的石榴花开得正盛,明丽的月季也还没到荼蘼的时候,透过镂空的花窗,满眼都是绿肥红瘦。
松柏、香樟、水杉,投下层层叠叠的树影,在透明的窗玻璃上延伸出无尽的夏意。
同曾园一样,赵园也有一潭惹人艳羡的清池,特别的是,池边修了一座二层小楼,乍一看,如同一艘画舫晃晃悠悠地驶来。
匾额上,是赵烈文亲笔题写的“似舫”,或许,他也曾在这里极目远眺,纵观风云变幻……
如今,本地阿爹好婆来这里,是为了喝茶。
对常熟人而言,哪里都是茶馆,包括园林。且看最西边的那条长廊,从头到尾摆满了茶桌,来得晚了,就没有空位了。
面朝湖光山色,轻啜一口清香的茶,于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来源:尘灯 田雨 看壹周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系知名文化传媒人、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现代苏州》杂志特约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