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家里只剩我和两只小狗。
6点起床,一边安排小狗,一边谋划去什么地方游玩。
大年初一,全家去西湖断桥时,曾路过岳王庙,因为赶时间没有进去,心有不甘。
嗯,今天就去岳王庙转转。
因为没有办法直达,我只好先乘地铁到西湖体育中心再说。
出了地铁口,找到一个公交站,查找老半天,并没有去岳王庙的。
我有点犯难了,只好向候车的一位中年女士求助。
她很热情,不厌其烦向我说明这里与岳王庙的地理关系。
这时候,一辆公交车开了过来,她犹豫一下,然后十分干脆地说:
“您跟我上车,到植物园下车,车上我再告诉您怎么走吧!”
上车后她又建议我,可以顺路先去曲院风荷转转,等走过曲院风荷,岳王庙也就到啦。
“虽然现在看不到风荷,但还是很值得一游的!”她肯定地说。
我心中十分感激,便欣然答应。
从植物园站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邓小平的巨幅画像。
画像下面被层层叠叠的绿植和鲜花簇拥,画像的空白处,书写着小平同志一句朴素的指示: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真是个好地方,要把西湖保护好、建设好。”
我凝视片刻,体味了一把杭州市民对小平同志的感念之情,然后大步向前走去。
没走出多远,路旁出现一个景点说明牌,上前一看,正是曲院风荷的简介。
原来,南宋时期,洪春桥畔有官家麯院,取金沙涧之水,制麯酿酒。其地多莲荷,入夏风送荷香,因名“麯院荷风”。后康熙下江南时,亲自改“麯院”为“曲院”,易“荷风”为“风荷”,遂名“曲院风荷”,并列为西湖10景之一。1983年,景区经整理后对市民开放,面积28公顷,引进培育200多个荷花品种,为全国最大的荷花专类园。
噢,这样看来,曲院风荷比我的想像要大出数倍,虽无荷花,也值得一游。
前行几十米,便是景区入口。
入口旁的石壁上竖刻着飘逸灵动的行书,正是茅盾先生为园区题写的“曲院风荷”四字。
茅盾先生的字潇洒流利、落落大方,但锋尖外露、恣情挥洒,充分体现了文人的感性与率真。
记忆中,茅盾似乎也是浙江的,赶紧百度,果然是浙江乌镇人。
我知道荷花是属于夏天的,所以便抱着只看“曲院”的心态入园。谁知园中景色丰富而精彩,引得我一步一步深入而去,不知不觉间竟然用去了两个多钟头。
一圈子转下来,曲院风荷给我留下了3个深刻印象。
第一,美景醉人。
进入景区,左右两边都是漂亮的庭院。
我没有太多时间,又分身乏术,只能选择左手方向,边走边看。
经过一座月亮门,便进入了第一个园子。
遮天蔽日的桂树,挺拔俊秀的竹子,大号盆景的松柏,怪石嶙峋的假山,以及断续曲折的回廊,各种元素巧妙布局,相映成趣。
活脱脱一处古代达官显贵的后花园,却有几位老人坐在向阳的门廊上聊天。
目光顺着老人略略抬起,四字形的大门内侧一幅篆书古联:
“几对梅花数竿竹,半潭秋水一房山”
门楣上横额行书“拜石揖卉”。
字里行间,飘散着道家清静无为、敬天悯物的文化气息。
踏上回廊前行,不觉之间已进入第二个花园。
前园里的各种元素都有,又增加了房屋建筑和潺潺溪流,面积更大,视野更开阔。
前方一栋古色古香的两层楼台,横额处悬着“聚景楼”三个圆润大字。
绕过聚景楼,是一行整齐排列的小树,目光透过树缝,西子湖已横呈眼前。
这排小树,似乎是独具匠心的园艺师有意栽种,目的是将西子湖掩映成一位蒙纱少女,制造神秘感,增大吸引魅力。
这才明白聚景楼的含义,若游客登上此楼,既可见曲院小桥流水,又可将西湖美景一揽无余。
按照那位热心女士所言,这边应该是西湖之北,久负盛名的苏堤,其北端也在这一带。
沿湖岸前行,可见一条条网状围栏,应该是周边百姓围湖养鱼的场所,岸边还停泊着几叶不起眼的小舟。
面前出现一座长长的石拱桥,我拾阶而上,脚步向前,眼睛却一直在左顾右盼。
目力所及,有一条绿树连就的横线,如同画家不经意地一笔,把湖光与天色隔离开来。
是不是苏堤,我不得而知。
抬头望天,天色微阴不见太阳;低头望湖,雾气淡淡不见倒影;转着圈子环顾四周,水天一色,朦胧中分不清东南西北。
那一瞬间,我犯起了迷糊,仿佛被围困于一个毛玻璃的大球之中,又伤佛置身于白茫茫的玄幻世界。
倏忽之间,似乎身体失去掌控,象是风筝一般悠悠荡荡地飞了起来,飘向广阔无垠的空间,旋转翻腾……
我大吃一惊,忙闭上眼睛,收回乱飞的意念,用双手抓牢护栏,一屁股坐倒在石板桥上。
之前体会过晕船、醉酒,今天,体会了一把二者相加的感觉——醉景。
“西湖美色摄人魂,不辨天上与人间”
嘴里絮絮叨叨着刚刚坐在石板上呤就的诗句,我抖擞精神,继续快步前行……
第二,内涵丰富。
一路走过去,遇到了不少人文遗迹,简要列举四处:
1,崇文书院旧址。杭州崇文书院,位于跨虹桥西,曲院风荷南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两浙巡盐御史叶永盛创办,专为盐商子弟就读。清代康熙曾亲笔题写“崇文”匾额,因此声名大盛。
2,福田杭州友好公园。日本福田市与杭州市于1989年缔结友好城市,同时由福田市提议,在西湖边建成了友好公园,时任福田市长洒井哲夫亲自题写了园名。这座袖珍公园,体现了日本庭院的简洁、清秀、精致、和谐的风格。园中人为造设一块体现鲁迅与日本老师藤野先生友谊的诗碑。
3.象征中美友好的尼克松井。听说这是当年尼克松与周恩来在西湖饭店谈判时的饮水用井,共3眼,分别叫作云淡风清、名砚清水、源远流长。我在行进途中没有找到实物,只好作罢。
4,麯院旧址。这里以等比例铜雕人物加实景的方式,再现了南宋时期皇家麯院的盛况,可以让游客体味到当年的世态民风……
第三,和谐共生。
虽然未到黄金旅游季节,也非周末,但公园里活动的人并不算少,当然主要是已经退休的老人。
有的人慢跑、快走、打太极,这是锻炼一族;有的人闲坐、聊天、缓慢转悠,这是休闲一族;还有不少人聚在一起打牌、下棋,围观者甚众,这是娱乐一族;也有少数象我一样出来边游边玩的,可算是旅游一族。
总之,在这个景色秀丽、负氧离子密集的好地方,谁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角落和喜欢的活动方式,没有人干涉,似乎空气中都充斥着满满的和谐与自在。
动物也不例外。
比如松鼠。此前在别处多次见到过松鼠,总想为这小精灵拍张照,一直没能如愿。
这次在曲院风荷,小松鼠比比皆是。它们也不怕人,在树上、草坪和人行道窜来窜去,有时会停下来盯着你看,憨态惹人怜爱。
我用自己从小学会的独特方式,嘬起嘴巴呼唤,它们便会跑到我的面前,跑进我的镜头。
再比如鸳鸯。一群野鸳鸯在湖中游荡,一位老婆婆坐在长条椅上,她不时拿出食物洒向岸边,竟引得鸳鸯上岸。
翼羽如画的公鸳鸯胆子比较大,冲在最前面,其貌不扬的母鸳鸯胆小,慢慢跟在后边。
我第一次见到这种情景,赶紧靠近,在手机上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连麻雀也一样,它们象是爪子上装着小弹簧,在石板路面蹦蹦跳跳,遇人也不远躲,只是让出一条通道,继续在两边叽叽喳喳。
还有水面上的野鸭子,枝头上的喜鹊等,只要你愿意,都会毫无例外地抓拍到它们自由自在的形象。
总之,曲院风荷的小动物,也同徜徉在其中的人一样,没有伤害,没有恐惧,活得欢快自在,祥和安康……
我已经尽兴,身体也累了,便决定今天先回家,明天再去岳王庙。
今天幸遇美女,指引我去曲院风荷,让我度过了一个幸福满满、收获满满的上午。杭州人的热情给我留下永恒的印象!
作者简介:陈亚忠,白银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
来源:华夏文明导报白银周刊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