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在晋陕大峡谷间一路奔腾,将崖头村温柔地揽入臂弯。这个深藏于黄土高原的村落,曾是船流如织的古渡口,而今以农文旅融合的巧思,将千年风骨与时代新韵交织成一曲动人的田园牧歌。
山河为幕,唤醒沉睡的乡愁。崖头村的底色,是黄河的慷慨馈赠,这里的每一捧黄土,都浸着黄河的魂。风蚀的“龙头”昂首向天,在对岸的陕西隔河相望,浪涛将巨石雕琢成天然艺术长廊。滩枣林绵延如带,秋日枣红似火,映照村民的笑脸。盛夏时节,西瓜甜瓜在黄河水的滋养下沁出蜜意,甜在心间。古渡口的残垣与悬棺葬的崖壁,曾是金戈铁马的注脚,如今却成了游人探寻历史的神秘符号,李自成渡河的传说在导游口中复活,悬棺葬的谜题化作山风中的低语。
窑洞新生,编织现代桃源梦。老匠人将祖宅改造成“大官帽”屋顶的民宿,青石院落里石磨与碾子点缀,炕头滚烫,炉火温热,既保留了黄土的粗粝质感,又融入了地暖、卫浴的现代舒适。老艄公转型为民宿经营者,在屋檐下挂起红灯笼,将70年代的搪瓷缸、80年代的黑白电视摆进客房,让游客触摸时光的纹理。如今,村中民宿一院一景,或缀以农耕旧器,或饰以非遗剪纸,夜晚灯光璀璨时,宛如星河坠入山坳。
文化活态,演绎千年烟火气。崖头村的灵魂,在非遗与民俗的活态传承中跳动。春节的秧歌拜年震醒山谷,抛绣球让古典浪漫在游人指尖重生,说书人的沙哑唱腔将黄河的豪迈揉进每一段唱词。国庆篝火晚会上,戏曲与摇滚意外合鸣。网红直播的镜头前,老农捧着滩枣与游客笑谈古今。“月老牵红线”“叩拜孝亲礼”等沉浸式活动,让传统文化不再是橱窗里的标本,而是可触可感的生命律动。
诗意栖居,书写振兴新篇章。如今的崖头村,不再是被山河阻隔的“nai头”(石楼方言意为悬崖的尽头)。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蜿蜒环绕,串联起自驾营地、烧烤园与采摘园,创意灯光在石径上投下斑驳光影,网红打卡墙前游人笑语不断。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姑娘媳妇执针绣花握刀剪纸,老汉在民宿庭院烹制烩菜油糕饸烙面,电商让滩枣与红薯从田间直抵游客行囊。崖头人在逐步实现着自己的小目标:“让游客吃在崖头、住在崖头、醉在崖头。”
夜幕降临时,黄河涛声与广场歌舞交织,峡谷风光在月色中若隐若现。崖头村的蜕变,恰似一盏河灯——传统为芯,创新为焰,在岁月的长河中,照亮了古老土地的新生。
来源:DS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