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钦州11月21日消息(记者梁瑜琳 实习记者李姝岑)近日,记者跟随“壮美广西·打卡魅力四射新八桂”文旅融合主题采访团走进钦州市龙门港镇,探访其在发展海洋经济、打造特色文旅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龙门港镇是钦州市茅尾海出海口,盛产青蟹、对虾、大蚝、石斑鱼等著名海产品,同时位于平陆运河与龙门大桥的交汇点,地理位置优越。当地依托龙门大桥、龙门群岛、平陆运河入海口等资源优势,做活文旅业态,盘活优势资源,筑牢项目支撑,打造一批滨海文化旅游项目,带领群众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致富路。
龙门港镇位于钦州市茅尾海出海口(央广网发 李姝岑 摄)
在龙门港镇,一幅幅生动的墙绘和独具渔家风情的簸箕画成为游客打卡的热点。钦南区龙门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可明介绍,该镇的墙绘长廊约1.2公里,融合了《哪吒》文化元素与移风易俗内容,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东村的簸箕画由村民与本土艺人共同创作,利用渔民日常用品作为载体,既保留了渔家记忆,又成了独特的“网红打卡点”,带动东村成为“文化体验村”。
“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变美了,也热闹了。原先光秃秃的墙面如今成为艺术展示区,老街‘修旧如旧’,锦鲤广场、青云梯成为游客和居民共享的‘打卡地’。”在东村清风亭前,龙门港镇东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廖崇兴感慨道,游客一波接一波地来,村民卖起了鱼干、虾米,有的还开起了民宿,收入也增加了。
钦州市龙门港镇居民晾晒鱼干(央广网发 李姝岑 摄)
文旅融合的发展红利正惠及当地群众。据统计,今年龙门港镇渔家乐、民宿订单同比增长300%,鱼干、虾米等特色农产品销售额超200万元。全镇海水养殖总面积达1.67万亩,总产值约2.6亿元,文旅融合推动部分渔民从“靠海吃海”向“靠海兴旅”转型。
作为“蚝乡”,龙门港镇还大力推进传统蚝排转型升级。黄可明介绍,该镇全面推广新型抗风浪蚝排,采用优质HDPE原料,具备可回收、韧性强、耐腐蚀等优势,抗风浪能力显著提升,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强了产业抗风险能力。截至目前,已完成196组新型蚝排和20组鱼排组装下海,以及约30亩综合区平台搭设,为蚝产业注入新活力。
龙门港镇推广的新型抗风浪蚝排(央广网发 钦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随着龙门大桥建成通车和平陆运河的建设,龙门港镇迎来了发展机遇。谈及未来规划,黄可明指出,龙门港镇将以建设“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的和美海岛为目标,系统构建“一村一景、一路一特色”的发展格局,积极融入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带领群众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致富路。目前,游客集散中心、文化展厅、主题民宿等配套设施正加快推进,打造形成多元化、高水平的旅游业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