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昔日烟囱林立的化工区,到如今游客如云的城市沙滩、乐高乐园;从传统的农业大区,到如今雷克萨斯、阿里云等重大项目纷纷落地,上海金山如何成功转型?
11月13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围绕“着力打造现代化转型新高地,持续建设‘三个百里’上海后花园”主题,介绍金山区“十四五”期间建设发展成果,并实地走访金山区碳谷绿湾产业园、金山区漕泾镇水窠景区,探寻金山的转型密码。
金山区委书记刘健表示,“十四五”以来,金山区以“转型新发展 塑造新形象”为主线,着力撕掉“化工即污染”“农业即落后”“远郊即末梢”的旧标签,努力打造现代化转型新高地、“三个百里”上海后花园,走出了一条以产业转型为核心统筹空间转型和治理转型的新路子,转型塑形取得阶段性成效。
同时,金山聚焦重点项目,助力“主题乐园与全域旅游”协同共进、双向赋能,为游客打造更多的体验场景。2025年,全区预计接待游客177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6.8亿元。
上海乐高乐园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化工产业转型
碳谷绿湾产业园规划面积8.58平方公里,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省级工业园区,也是上海26个特色产业园区之一。
近年来,金山把产业转型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向,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此来统筹空间转型和治理转型。围绕化工这一现有支柱产业,金山区携手上海石化、上海化工区,按照“炼油向化工转、化工向材料转、材料向高端转、园区向生态转”的思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曾经的污染“重灾区”,碳谷绿湾产业园顶住整治阵痛,打造了化工绿色转型、产城融合发展的“金山样本”。
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鸟瞰 金山区供图
如今,碳谷绿湾产业园已有151家投产企业,包括跨国公司14家、央企3家、国企5家、国内上市公司5家、科技小巨人企业37家、高新技术企业67家,代表企业有花王、巴斯夫、群力、亨斯迈、三井、锦湖日丽、立邦等。
在推进转型发展的同时,金山区通过8轮营商环境改革,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金山坚持“惠企服务提质”,建立跨部门协同服务平台,整合企业开办、项目审批等高频事项,社会投资项目的审批时限平均压缩了50%以上;完成全市首例“证照免交、竣工即交证”,将项目竣工审批发证流程从30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时间压缩97%以上。今年以来,乐高乐园、雷克萨斯、先正达等大项目落地金山,可以直观看到金山营商环境的竞争力。
以点带面,助力全域旅游
作为上海的“后花园”,金山拥有独特的农业资源与深厚的农耕文化。以此为根基,金山积极探索超大城市郊区的乡村振兴之路。
为了提升农业含金量、含“技”量,金山先后引进落地先正达集团全球植保中国创新中心、节水抗旱稻国际策源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要竞争力。“十四五”期间,全区累计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3个,“两个示范村”创建率连续3年位列全市第一。
漕泾镇水库村“水窠里”景区因为河网密布、水质优良,吸引了不少亲子家庭体验水上运动。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摄
水库村的改变就是一个生动案例。水库村位于漕泾镇北部,因水网密布、纵横交错、河宽漾大而得名,旧时俗称“水窠里”。村域面积3.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13.34亩,以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要产业。2018年,水库村被列为上海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之一,这给长期顶着薄弱村帽子的水库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拆坝、建桥,新建23座桥梁,把全村水系全部打通;通过疏浚河道、清除淤泥、种植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水库村的水质变得更清,水面变得更透;村域内以水带景,打造花海、书院、观景平台,形成“北园、中岛、南田”的空间结构。
近年来,水库村建起了264亩的“酷岛”理想村,将闲置资源转化为精品民宿、水上运动基地等数十个子项目集成的乡村产业群落,村内70多个独岛、半岛呈现“河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美丽景象,主要河道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水标准,堪称“东方羊角村”。水库村还引入19名青年设计者、运营者、创业者来到这里建设“造梦营”,将乡村美学与自然生态融合。2025年9月,漕泾水窠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如今,水窠景区因为河网密布、水质优良,吸引了不少亲子家庭体验水上运动。
花开海上生态园夜景 金山区供图
“十四五”期间,金山聚焦重点项目,南部以水为媒推动城市沙滩、漕泾水窠等景区协同联动、提质升级;中部推动吕巷水果公园和廊下郊野公园配套设施扩容;北部聚焦乐高乐园和花开海上生态园施工建设、业态重塑和联动运营,以点带面,助力“主题乐园与全域旅游”协同共进、双向赋能,为游客打造更多的体验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