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关探险!
——五方元音【说走就走】
我这个“说走就走”的栏目已经很久了,至少有20多年的时间啦!本人喜欢旅游、并且喜欢瞎转,在瞎转期间又多记录了一下所见所闻,以备后续之需!其实记录一下资料也是不错的,有这样的纪录我是不后悔的,自己每到一个地,对哪里的第一感知是最真切的,仅仅喜爱纪录而已,不会成为什么什么名人。更不会成为什么”旅行家“的,这是初衷、也是自己的本意。别无他意误以色彩追寻。
进来又进行了一次“说走就走”之旅,其实这就是个“无理智"之举,人要做事是需要有计划、有方案、甚至有“路书”的,我则认为如果没有这些计划或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多数应该是一塌糊涂。人们没有目的、没有计划那去干什么呢?那不是胡闹吗?这或许也是如何让一个没有计划、没有目的的人去瞎转游,结果会没有的。但是我总习惯将一些零零散散的记忆叠加起来,或许这也是一种“超常思维”吧,这不该次的旅行总算是要搞一段落,我们最后一站是“娘子关”。那我就给大家解读一下“娘子关”。
娘子关,这座位于太行山麓的千年军事要塞,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那时起便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随着历史的演变,这块土地先后被赋予了“苇泽关”“娘子关”以及“天下第九关”的称号,这些名称至今仍然并存,且广为人知。关于“太行古驿道”、”太行古覌口“这都是我需要必须探访的。
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平阳公主曾率领娘子军在此驻守而得名。娘子关被誉为‘天下第九关’,
娘子关之名,源远流长,史志与传说纷繁。据北宋中叶地理总志《元丰九域志》记载,公元960年,即建隆元年,因娘子关北建承天军,隶属府治,后废。至金代,文人如元好问在诗中提及娘子关,赞其奇崛。
历史上,娘子关的命名曾有两种说法。明《永乐大典》中记载,承天镇位于平定州东北九十里,古时有妒女祠,因此民间俗称娘子关。而清《读史方舆纪要》则认为,苇泽关即唐承天军,亦被称为娘子关,因妒女祠而得名。此外,清《平定州李諲妒神颂跋》中提到,相传介子推之妹为神,因斯关与神有关,故名为娘子关。另一种说法则源自《平定州志》,其中记载娘子关在州东北九十里,即古苇泽城。唐平阳公主曾驻兵于此,因此得名。
《平定州志》中关于“因妒女祠得名”的说法可能并不准确。尽管某些传说可能并非史实,但我们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不应轻易否定这些历史记载。因此,我们倾向于认为,《辞海》中关于娘子关的命名解释更为可靠,即唐平阳公主曾统领娘子军驻守此地,因而得名。这一说法得到了广泛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的支持,应当被尊重和认可。
我们不去探究究竟是谁,我们在那坑坑洼洼的道路上,行走着,忽被北墙上一款碑刻所吸引,似乎历史不久,所以未曾被玻璃封住,经过仔细辨识似乎是《大清道光乙巳孟春榖旦修路碑记》(1906年)石碑下部漫溃严重无法辨识,也只能是部分释义:县道途建燕赵往来之通衢固关通山陕西北之x道隶娘子关XXXXXXXX则路程之遐遥固兴关况xxx之石径崎岖行旅尤坚举步然则XXXXxxx苏州府陆x岚谷见次踌躇不前遂募化xxxxxXXXX
结尾:前任固关营参府定桂施银五两
大清道光乙巳孟春榖旦修路碑记
(由于碑刻漫溃严重。抄录时有谬误之处见谅!)
或许这就是我们的山西之兴的一部分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