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映照红绿融合的文化景色
用笔尖记录乡村振兴的发展脉络
在第26个中国记者节当天
一群新闻人走入裕安区独山镇
记录山水的美景 传播发展的声律
11月8日,由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主办,六安新周报、裕安区融媒体中心承办的“乡村振兴 媒体赋能”采风活动如期举行。一支由媒体记者、编辑、主持人组成的联合采风团,走进“第一将军镇”裕安区独山镇,以脚力丈量大地,以笔力书写振兴,用镜头捕捉“红、绿、茶”融合发展的生动图景,为乡村经济注入强劲传播动能。
采风团循着独山旅游发展的清晰脉络,第一站来到了镇上的六安瓜片茶文化体验中心,这座依淠河南岸而建的建筑,远望去宛如一片舒展的茶叶静静卧在红土地上,与周边层层叠叠的茶园相映成趣,未入内便已感受到浓郁的茶韵。循着清雅的茶香,记者们开始了对茶的探索,从茶文化的传承到茶产业的发展,从匠艺展示到品茗体验,体验中心以一种全新的模式把关于茶的一切展示给众人,沉浸式的感受也让众人频繁驻足,用笔尖与镜头记录下茶产业与旅游融合的独特魅力。
采风团第二站来到了南焦湾露营地,这里是一个集露营、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户外旅游胜地,竹筏漂流、音乐节、篝火晚会、烟花秀、露天烧烤等众多娱乐活动等待着游客体验,在营地大片的星空草地间,“无痕露营”的文明新风与山水相映成趣。营地之中还有一条2.6公里的小路被树荫全程覆盖,沿着生态步道前行,脚下是松软的落叶,身旁是潺潺溪流,漫步其间的记者们如走进了自然,亲近自然的惬意场景,生动诠释了独山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
采风团的最后一站是新晋网红地标有虎悬崖洞穴咖啡,咖啡店位于虎头潭附近,依托天然洞穴而建,洞穴保留了原始质感,洞壁粗糙,头顶是天然岩石,脚下是精心铺设的石板路,同时还挂着各种艺术画,将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沿着静谧的洞穴前行至尽头,犹如误入桃花源,“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洞穴之后是一处的山谷,豁然开朗的景色让人眼前一亮,轻击崖壁的流水声,穿林抚木的风啸声,自然的交响让整座山谷鲜活了起来。这“一静一动”的新鲜体验让采风团成员在这里驻足良久,镜头打卡的热闹景象,记录了新业态正为乡村旅游带来不一样的活力。
三个站点风格各异,每到一处,采风团都与点位负责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项目运营、文旅融合及乡村振兴实践成果,捕捉最鲜活的新闻素材。裕安区独山镇宣传干事王小龙介绍,近年来,独山镇着力打造“红、绿”融合的旅游新格局,以红色场馆传承革命精神,以生态项目亲近自然,以茶产业增添文化魅力,以新业态吸引年轻群体,现在独山镇的旅游之风正向着更文明,更健全,更独特的方向加速发展。
此次记者节采风活动,将通过电视新闻、报纸、微信、抖音等官方平台同步发声,让独山的旅游资源得到精准曝光,采风人员则借助个人抖音、视频号等自媒体账号实时宣推,以乡镇振兴旅游发展为统一角度,全员参与用创意镜头讲好独山故事,进一步扩大了传播声量。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推广,让独山镇的红色底蕴、绿色生态、特色产业与新潮业态被更多人知晓。
“今天,我们迎来了第26个记者节,在这个属于新闻人的节日里,我们通过采风的形式,锤炼着丈量大地的脚力,精进着书写时代的笔力。未来征程上,我将持续深耕学习、精进业务,始终把新闻触角扎根基层一线,用独特视角捕捉六安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之力,全方位、多角度讲好六安故事,全景式展现大美六安的发展活力。”六安新周报融媒体记者李小波说道。此次采风活动既是新闻人对记者节的别样致敬,更是媒体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随着宣传效应的持续释放,独山将以更鲜明的特色、更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而新闻工作者也将继续用独特视角捕捉六安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全方位讲好六安故事,让大美六安的发展活力与独山镇的文旅魅力传遍四方。
来源:六安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