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平壤,热浪蒸腾。我们这个"中国企业家考察团"刚下飞机,就迫不及待地展示着"实力"。
"金导,你这身制服挺板正啊。"副团长刘总一边说,一边用手机对着导游金玉珍上下打量,"就是料子差了点,回头送你几件真丝的。"
玉珍微微侧身,声音平静:"同志,请先上车,我为大家介绍行程。"
被嫌弃的行程
在前往酒店的途中,抱怨声就没停过。
"这楼也太矮了,还没我们县城气派。"
"路上车这么少,是不是都加不起油啊?"
"晚上能去酒吧吗?听说你们这夜生活挺刺激?"
玉珍始终保持微笑,耐心解释:"我们更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实。"
第二天参观少年宫时,我们团的张老板为了拍视频,竟然往表演才艺的孩子们手里塞美元。孩子们不知所措地看向老师,场面一度尴尬。
"请尊重我们的教育方式。"玉珍快步上前,将钱一一收回,递还给张老板。
意外的转折
转机发生在一个午后。我们团的李总突发急性阑尾炎,疼得满头大汗。玉珍二话不说,立即联系了附近军队医院。
"去军队医院?会不会很落后啊?"有人担心。
玉珍只是看了我们一眼:"请相信我们的医疗水平。"
在手术室外等待时,我们惊讶地发现,这家看似朴素的医院设备相当先进。更让人意外的是,主治医生竟然能说流利的中文,还在北京进修过。
"金导,你挺厉害啊,连军队医院都能搞定。"刘总忍不住说。
玉珍轻轻摇头:"在朝鲜,每个公民都应该互相帮助。"
深夜的谈话
李总住院期间,我们被迫在附近招待所住了三天。某个晚上,我偶然看见玉珍在院子里借着月光读书。让我吃惊的是,她读的竟然是中文版的《红楼梦》。
"您喜欢中国文学?"我好奇地问。
她合上书,露出难得的真实笑容:"我平壤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其实,我最想去北京大学读研究生,研究比较文学。"
月光下,这个总是把自己隐藏在制服后的姑娘,突然变得鲜活起来。她说起曾经去北京参加学术交流时的见闻,说起她收集的中国文学书籍,说起她偷偷写的中文诗歌。
"那为什么选择当导游?"我不解。
她的眼神黯淡了一瞬:"国家需要。而且,我想让更多中国人了解真实的朝鲜。"
最后的救赎
行程最后一天,我们团的小王惹了大麻烦。他在军事禁区附近放飞无人机,被执勤士兵当场扣留。
"我就是想拍点不一样的!"小王还在强词夺理。
刘总急得团团转:"这下完了,怕是要坐牢了!"
就在我们束手无策时,玉珍站了出来。她用朝鲜语与士兵激烈争论了半个小时,最后甚至拿出了什么证件。终于,小王被释放了,但无人机被没收。
"金导,太感谢了!"刘总激动地掏出一叠美金,"这点心意......"
玉珍看都没看那叠钱,只是冷冷地说:"请记住,在任何一个国家,都要遵守法律。这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
尾声:那张纸条
回国前,玉珍悄悄塞给我一个信封。登机后我打开,里面是一张泛黄的纸,上面工整地抄录着杜甫的诗句:"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纸的背面,有一行小字:"希望下次见面时,我们能够平等地谈论文学,而不是互相误解。"
飞机起飞时,我看见她依然站在候机楼前,身姿挺拔。刘总凑过来看了一眼,突然沉默了。过了好久,他才喃喃自语:
"咱们这趟,真是白活了这么大岁数。"
是啊,我们带着优越感而来,却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学会。那个我们眼中"落后"的姑娘,用她的教养和学识,给我们这些自称"成功人士"的人,上了最深刻的一课。
直到现在,那张纸条还压在我的书桌玻璃板下。每次看到它,我都会想起那个热爱《红楼梦》的朝鲜姑娘,想起我们曾经多么浅薄,又多么幸运地遇见了她。
上一篇:西班牙旅游签证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