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世界:主题乐园用万亿资本,赌你三小时快乐的危险游戏
创始人
2025-11-08 04:46:27
0

广州盛夏,室外35℃的热浪裹挟着潮湿,融创雪世界内却飘着细碎雪粒,温度恒定在-5℃。穿着厚重羽绒服的游客踩着雪板,在300米长的滑雪道上呼啸而过。这看似违和的场景,恰恰道破了冰雪主题乐园的核心吸引力:打破时空界限,在不可能的场景里创造反季快乐。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中国冰雪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冰雪消费已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在这股热潮中,冰雪主题乐园既是传统乐园突破季节限制的“救命稻草”,也是一场资本与运营的极致博弈——毕竟,要让游客为三小时的冰雪体验买单,背后藏着数不清的成本与风险。

01

独特吸引点:冰雪制造的“稀缺快乐”

冰雪主题乐园能在短时间内引爆市场,核心在于它精准击中了游客的“稀缺心理”,用三种独特价值创造了不可替代的体验。

1.地理反差:在无雪之地造“冬日幻境”

对南方游客而言,天然雪是“远方的奢侈品”——要想看雪、玩雪,往往需要跨越数千公里,奔赴东北或西北。而室内冰雪乐园直接将“冬日”搬到了家门口,实现了“无中生有”的体验突破。

广州融创雪世界开业首年就接待游客近240万人次,成为全球最繁忙的室内滑雪场之一;成都融创雪世界同样常年客流爆满,南方游客无需长途跋涉,就能在盛夏体验堆雪人、打雪仗的乐趣。这种“在热带玩雪”的地理反差感,构成了冰雪乐园最核心的吸引力,也让它成为区域文旅的“流量密码”。

2.社交属性:自带“梦幻滤镜”的社交货币

冰雪环境天生自带“纯净”“浪漫”标签,冰雕、雪道、飘雪场景,随便一拍都是氛围感大片。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每年的冰雕城堡、冰滑梯,在短视频平台的曝光量数以亿计;广州融创雪世界的“飘雪小镇”,更是成为情侣、亲子打卡的热门地点。

游客来这里,不只是“玩雪”,更是“生产社交内容”——在朋友圈、小红书分享冰雪照片,既能展示独特的生活方式,也能获得他人的羡慕与关注。这种“打卡即炫耀”的社交价值,让冰雪乐园超越了“娱乐场所”的属性,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潮流地标”。

3.全季运营:破解传统乐园的“季节魔咒”

季节性是传统主题乐园的“致命痛点”:北方水上乐园冬季只能闲置,南方户外乐园夏季因高温客流锐减,一年中总有几个月处于“亏损运营”状态。而冰雪乐园,尤其是室内项目,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

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室内冰雪乐园都能保持恒定的低温环境,实现365天全天候运营。这不仅提升了乐园的资产利用率,也让它成为文旅项目中的“稳定器”——比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虽以室外为主,但通过冬季集中运营、打造“限定IP”,反而将季节性转化为优势,每年冬季都能吸引全国游客专程前往。

02

底层逻辑:高固定成本的“极限挑战”

冰雪乐园的“快乐体验”背后,是一套极为苛刻的商业模式,可概括为“三高模式”——高额投入、高昂运营、高度依赖二次消费。稍有不慎,“快乐生意”就会变成“赔钱买卖”。

1.高额固定资产投入:数十亿元的“入场门槛”

想做冰雪乐园,首先要跨过“资金门槛”。一个大型室内冰雪乐园的投资额动辄数十亿元,其中大部分成本花在专业设施上:制冷设备需要维持全年-5℃以下的低温,保温系统要防止热量渗透,雪地维护设备要保证雪道的平整度,这些设备的造价和安装成本远超普通乐园。

更特殊的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它是“季节性重建”的项目,每年冬季都要重新采冰、雕刻,仅采冰量就达20万立方米,投资数亿元。这种“年复一年推倒重来”的模式,在文旅行业绝无仅有,也让它的资金压力远大于其他乐园。

2.高昂运营成本:每时每刻都在“烧钱”

如果说前期投入是“一次性支出”,运营成本就是“持续失血点”。冰雪乐园的运营成本中,制冷能耗占比最高,约占总成本的40%-50%——一个中型室内雪场,年耗电量可达数千万度,相当于上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量。

除此之外,还有两大成本无法削减:

一是人力成本,滑雪教练、安全员、设备维护人员都需要专业资质,且需24小时轮班,人力支出远高于普通乐园;

二是设备维护成本,造雪机、滑雪道、制冷系统需要定期检修,一旦出现故障,不仅影响体验,还可能造成巨大损失。更关键的是,这些成本具有“刚性”——无论当天来100人还是1000人,制冷、维护、人力成本都几乎不变。

3.高度依赖二次消费:破解“门票经济”困境

和传统乐园一样,冰雪乐园也面临“门票经济”的局限——单靠门票收入,很难覆盖高昂的运营成本。因此,“体验分层+二次消费”成为行业的普遍选择。

广州融创雪世界推出了“2小时体验票”“4小时畅玩票”“全天专业票”等不同档位的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滑雪服租赁(50-150元/套)、储物柜(20-40元/个)、专业装备租赁(100-300元/套)、滑雪课程(300-800元/小时)等二次消费项目,占比可达总收入的40%以上。这种“低价门票引流,二次消费盈利”的模式,是冰雪乐园维持运营的关键。

03

争议话题:冰雪热潮下的冷思考

冰雪乐园的火爆,也伴随着诸多争议。这些话题不仅关乎行业发展,更与每一位消费者息息相关,也是引发高互动的核心方向。

1.“快乐”正在成为奢侈品?消费分化下的“冰雪门槛”

随着冰雪体验价格的上涨,“玩雪”正在成为“高消费活动”:一张高端室内滑雪场的全天票+装备租赁,费用可能超过800元;若加上教练费、餐饮费,单次消费轻松破千,这相当于一个三四线城市普通劳动者月收入的十分之一。

有人认为,冰雪乐园的繁荣是“消费升级”的体现;也有人质疑,这是否是消费分化的又一面镜子——只有中高收入群体才能享受“冰雪快乐”,普通消费者只能望而却步。这种“快乐门槛”的争议,很容易引发不同收入群体的讨论。

2.能源消耗与环保责任:气候变暖下的“悖论”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室内冰雪乐园作为“高能耗项目”,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环保质疑。一个中型室内雪场年耗电量可达数千万度,相当于上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量;制冷系统排放的热量,还可能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虽然行业正在寻求解决方案——比如新一代雪场采用CO₂跨临界制冷技术(更节能、环保),或通过余热回收系统为周边建筑供暖,但“用大量能源制造冰雪”的本质并未改变。这种“环保与体验”的矛盾,让冰雪乐园陷入了“想发展又怕被指责”的尴尬境地,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

3.地产绑定模式:纯冰雪乐园,能独立盈利吗?

目前国内多数冰雪项目,都采用“乐园+地产”的开发逻辑——开发商通过建设冰雪乐园,提升周边土地价值,再通过销售住宅、商业地产收回成本。比如广州融创雪世界、成都融创雪世界,都依托于融创的大型地产项目;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周边,也配套了大量文旅地产。

这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如果剥离地产补贴,纯冰雪乐园业务能独立盈利吗?从目前情况看,答案可能是否定的——高额的运营成本让纯冰雪乐园很难靠门票和二次消费回本。这种“依赖地产输血”的模式,也让行业面临风险:一旦地产市场遇冷,冰雪乐园的生存将受到直接影响。

04

未来之路:冰雪乐园的破局思考

面对成本、痛点与争议,冰雪主题乐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只靠“资本热炒”,更需要从模式、体验、技术上寻找突破。

1.从“设备导向”到“体验导向”:讲好冰雪故事

过去,冰雪乐园的竞争焦点是“硬件”——比雪道长度、冰雕规模、场馆大小。但随着市场成熟,游客对“硬件”的敏感度会逐渐降低,对“体验”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未来的冰雪乐园,需要从“卖设备”转向“卖故事”。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成功,就在于它将“冰雪”与“东北民俗”结合——冰雕里融入东北剪纸元素,园区内有二人转、冬捕等特色表演,让游客不仅玩雪,还能感受东北文化。

未来,更多冰雪乐园可以挖掘本土文化:比如南方乐园融入“江南雪景”意境,西北乐园结合“丝绸之路”元素,通过文化赋能创造差异化体验,而不是简单复制“阿尔卑斯风格”。

2.技术驱动:用科技降本增效,提升体验

技术是破解冰雪乐园“高成本”难题的关键。一方面,AI温控系统、高效制冷设备、自动化造雪技术能降低能耗——比如CO₂跨临界制冷技术比传统技术节能30%以上,已在部分新建雪场应用;另一方面,数据分析能优化运营——通过分析客流高峰时段,调整票价和人力配置;通过监测雪道状态,提前维护,避免体验降级。

3.收益模式多元化:跳出“门票依赖”

要摆脱对地产的依赖,冰雪乐园需要拓展更多收入来源。除了传统的二次消费,还可以探索三个方向:

① IP衍生品:打造专属冰雪IP(如卡通形象、冰雪故事),开发玩具、服饰、文具等衍生品,让IP价值超越乐园本身;

② 教育培训:针对儿童、成人开设专业滑雪课程,打造“冰雪教育品牌”——滑雪已成为部分城市的体育课内容,这一市场潜力巨大;

③ 跨界合作:与影视、游戏、运动品牌合作,举办主题活动(如冰雪电影节、滑雪赛事),吸引不同圈层的游客,同时获得合作收入。

05

结语:本土文化深度融合,打造“中国特色冰雪IP”

中国有丰富的冰雪文化资源——从古诗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到东北的林海雪原、新疆的冰雪风情,再到南方的“断桥残雪”意境。这些文化资源,是冰雪乐园差异化发展的“宝库”。

未来的冰雪乐园,不应只追求“国际化”,更要打造“中国特色”——比如结合传统节日,在春节推出“冰雪庙会”,在元宵举办“冰灯展”;或者融入非遗元素,用冰雕展示剪纸、皮影、年画等传统艺术。只有挖掘中国自己的冰雪故事,才能让冰雪乐园摆脱“外来模仿”的标签,建立真正的文化自信和市场竞争力。冰雪主题乐园,就像一个精致的“矛盾体”:它用科技创造了“反季快乐”,却也因高成本陷入“盈利困境”;它让冰雪体验变得触手可及,却也因价格和环保引发争议。

下一个十年,中国冰雪乐园能否从“资本热雪”走向“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找到“梦幻体验”与“商业现实”的平衡点——既要让游客感受到冰雪的美好,又要控制成本、承担环保责任;既要吸引流量,又要避免“一锤子买卖”。

毕竟,真正的成功不是让游客为三小时的快乐“被迫买单”,而是让他们离开时觉得:这份冰雪记忆,值得每一分投入,也值得每一次回味。

相关内容

专家:福建舰作战范围覆盖第...
据凤凰卫视报道,福建舰正式入列,中国海军开启三航母时代,战斗力与保...
2025-11-07 22:05:24
U17世界杯0-0逼平日本...
U17世界杯0-0逼平日本!实拍新喀里多尼亚球员疯狂庆祝
2025-11-07 21:42:27
布冯晒参加活动视频:邯郸之...
布冯晒参加活动视频:邯郸之行触动我心 相隔千里却如家般温暖
2025-11-07 21:21:32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
2025-11-07 21:13:38
国家移民局、国家网信办联合...
11月7日,国家移民局、国家网信办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
2025-11-07 21:13:23
巴萨官方社媒:欢迎来到Sp...
巴萨官方社媒:欢迎来到Spotify诺坎普球场
2025-11-07 18:41:42
闽侯白沙沉浸式橄榄主题馆月...
福州新闻网11月7日讯(记者 谭湘竹 通讯员 林鑫 陈何畏)7日,...
2025-11-07 18:09:10
直击乌镇峰会:“互联网之光...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品牌活动——“互联网之光”博...
2025-11-07 17:48:56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负责人:中...
新华社纽约11月6日电(记者杨士龙)美国大豆出口协会首席执行官吉姆...
2025-11-07 17:47:43

热门资讯

探寻小众旅游美景,感受心灵与自... 旅游不单单指地理位置发生移动,更是心灵跟自然展开深度对话,在探寻美景期间,我们再度发觉世界的广阔以及...
登封:从“民宿留客”到“特产圈... 大象新闻记者 池里军 刘少利 通讯员 王俊杰 10月29日,重阳节,嵩山少室山脚下的登封市大金店镇崔...
雪峰之下的蓝色星辰——瑞士劳特... 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心脏,有一处几乎超越现实的地方——瑞士的劳特布龙嫩山谷(Lauterbrunnen ...
旅游美景:探寻心灵共鸣之地,如... 旅游美景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与自然、文化的深度对话。它能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让我们在忙...
5金7银6桐,湖南特色文旅商品... 颁奖典礼现场 10月31日,由中国旅游协会、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2025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
山川湖海,治愈心灵!为什么自然... 出行并不只是地理位置上的挪动,更是心灵跟自然展开对话的进程,美丽的景色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情感...
长白山在杭举行推介会 浙籍游客... 中新网杭州11月5日电(曹丹)11月5日,以“‘浙’里赴长白 冰雪共‘杭’情”为主题的吉林省(长白山...
急游客所急!4小时“寻包之旅”... “太感谢你们了!真没想到落在停车场的背包还能找回来,里面的证件和贵重物品一样都没少!” 电话那头,...
文化中国行丨赏秋正当时!“文旅... 金秋时节,湖南、山东、河南、陕西等多地依托特色秋景创新“文旅+”模式。 近日,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