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们在树荫下对弈消遣。
房车客在营地里做几道小菜,烟火气里充满户外生活的惬意。
雷州石狗与房车客相伴,仿佛在守护大家的平安。
房车客们枕水而居,与清风碧水为伴。
房车客用心打理营地角落,还有小狗相伴左右。
“房车候鸟”在处井村其乐融融。
房车客正在营地进行艾灸。通讯员供图
房车围绕着池塘整齐“安家”。
游客在帐篷里悠闲作画。
随着北方气温骤降,大批游客纷纷南下避寒。近日,雷州市沈塘镇处井村再度迎来一波“房车候鸟”——来自全国各地的房车露营游客陆续抵达,为这座底蕴深厚的古村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处井村紧扣典型村打造核心任务,推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整治齐头并进,积极构建完善乡村旅游服务机制。村里专门划设房车露营区,提供免费水电网络,加强警力巡防保障安全,还为游客送上取暖棉被、特色蔬菜等贴心物资。一系列暖心举措赢得游客纷纷点赞,让这里成为全国房车旅居热门营地。
再迎“房车潮”
“这里一切都好,今年我们又打算在这里过一个快乐年!”来自甘肃的胡大哥满意地说道。笔者通过走访了解,目前,在此停留歇息的房车游客大部分计划留在村里过年。
自2023年起,处井村精准把握时代机遇,以文塑旅构建乡村旅游服务体系,成功打造“网红房车村”,掀开农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还入选了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
数十辆来自四川、湖南、东北等地的房车,如候鸟般静静停泊在风景塘畔。车主们或在树荫下对弈消遣,或在草坪上遛狗散心,或在简易厨房里烹饪家常美味,一派悠然惬意。“这里环境好、村民热情,空气清新不说,Wi-Fi还特别稳定,我已经待了7天,根本不想走。”来自四川的李叔笑着说道。
处井村党支部书记吴宏秀介绍,连日来咨询停车位的外地电话不断,不少游客还添加微信排队等号,热度持续攀升。据统计,目前已有80多辆房车聚集在村里,预计今年最高峰期会超过300辆房车。
处井村为何成为全国各地房车游客的旅居目的地,并成为房车游客的心头好?吴宏秀给出了答案:“‘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我们以此为抓手,让基础设施实现‘脱胎换骨’——道路100%硬化,供水、污水管网全域覆盖,风景塘、和事亭、卫生站、篮球场等民生设施相继建成。这些看似普通的工程,恰恰是吸引‘房车候鸟’驻足的关键。”
当城市的拥堵喧嚣成为常态,乡村的宁静整洁、淳朴人情味便成了稀缺资源。处井村精准捕捉这一趋势,将美丽乡村的硬件优势,成功转化为房车经济的软实力。数据印证了这份吸引力:2023年以来,该村累计接待房车1600车次、近3000人次,2024年一季度仅营地收费就创收7万元,让村民实现实实在在的增收。
开启“留客”模式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候鸟族”的车辆,并不全是高档的大型房车,更多的反而是床车、厢式货车和普通SUV改造的房车。
“很多人以为开房车旅行的都是有钱人,其实我们大多是‘穷游到底’。”50多岁的贞先生说,他和妻子今年第一次尝试“候鸟生活”,花15万多元买了辆低配房车,从山西一路南下。小小的车厢里,睡床、储物区、晾晒区规划得紧凑合理,满是生活气息。
“住旅馆、下馆子花销太高,为了省钱,我们配齐了电源、卡式炉、洗澡帐篷,吃住洗漱都在车上解决。”贞先生坦言,每到一地,他最关心的就是免费车位、农贸市场和饮用水点。在网上了解到处井村提供免费水电,周边配套完善、环境宜人,便果断留下来。
面对持续的“流量”,处井村并未止步。如今,村强村公司已注册成立,环北二期水岸营地项目火热推进,文旅综合体招商也在稳步开展,标志着该村正从被动承接流量向主动构建业态升级。
未来,一幅更动人的图景正在勾勒——房车游客在营地品尝本地有机蔬菜,在村史馆聆听革命故事,在非遗工坊体验蒲草编织技艺。游客的消费不再是一次性打卡,而是深度参与、情感联结的“留量”经济。这份以文化为底蕴、生态为基底、产业为引擎的农文旅融合蓝图,正是乡村振兴的理想模样。
文:陈文
图:陈文(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