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美食叫响全国 各地的客人都来了
师红兵(右)与老伴在家中。 师红兵的家庭“幸福账” 常去年馍体验馆教孩子们做年馍。 冯南垣上过大年活动每年开展。 灾后重建新修的住房结实又暖和。 自己和老伴在村里有许多帮工机会。
2022年1月26日
山西省霍州市
师庄乡冯南垣村
师红兵家
习近平总书记:“看到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生产生活秩序得到恢复,重建修缮的房屋安全暖和,家家都在忙年,年货备得也很齐全,庄稼地里孕育着生机,我感到很欣慰。”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雅青
通讯员 孙磊 薛婕
走进山西省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村民师红兵家中,一眼就能看到墙上挂着几张精心保存的照片,记录着2022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冯南垣村察看灾后恢复重建情况、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时的情景。
照片下方的桌上,摆放着3D打印的霍州年馍模型,健康走兔、五福盘寿、如意枣花……形状各异、造型多样。
“5年来,特别是总书记来考察后的这几年,全国各地都有客人来我们这儿体验做年馍、一起参加过大年活动,生活越来越甜。”10月10日,师红兵家中有客来访,他与客人谈及生活近况、算起“幸福账”,脸上挂满笑意。
窗外小雨淅淅,窗内则是一片暖意融融。
“非遗”+年馍“玩”出新花样
霍州位于太岳山区腹地,春节蒸年馍是这里代代相传的习俗。
2022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师红兵家中,那是师家人在“新家”迎来的第一个新年。
2021年10月,霍州遭受强降雨灾害,师庄乡冯南垣村有42户65间房屋严重受损。师红兵家原有的4孔窑洞全都塌了,在政府补助、各方帮忙下新建了两间装配式住房,结实又暖和。
在师红兵家察看了储藏室、厨房的年货后,习近平总书记和大家一起做年馍,师红兵14岁的孙女向他介绍花馍的颜色,绿色的是菠菜汁,黄色的是胡萝卜汁,红色的是火龙果汁……总书记听得很认真,他为面团点上红枣,祝福大家步步登高、五谷丰登。
“我们霍州年馍是传统老酵头发面,没有防腐剂和碱面,很有嚼劲。”师红兵说,人们将年馍做成兔子、手掌、鱼等形状,蕴含不同的吉祥寓意。
在专业人士手中,年馍还有更多花样。
霍州年馍是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韩爱英曾凭借纯手工制作的“祥瑞富贵孔雀”获得山西省第八届暨全国第九届(山西赛区)烹饪服务职工职业技能竞赛非遗花馍项目金奖。这只面粉做的孔雀长1.2米,美丽华贵、栩栩如生。
近年来,霍州年馍的名气越来越大。2023年5月中国国际粮油博览会上,霍州被正式授予“中国年馍之乡”称号。
在年馍体验馆能学能玩又能吃
“离开我们村时,总书记给乡亲们拜年,希望大家以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的干劲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师红兵说。
小小的霍州年馍,给冯南垣村带来了全国各地的客人,带来了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更带来了幸福生活的底气。
霍州年馍手艺人与时俱进,用菠菜汁、南瓜汁、紫薯等开发出更多营养丰富、兼具观赏和食用功能的产品,非遗技艺完美融入健康美味的年馍生产中。霍州还精心打造“霍嬷嬷”区域公用品牌,致力于将小馍馍做成大产业。
以年馍为特色,冯南垣村专门建起一座年馍体验馆,室内布展面积1100平方米,有功能服务区、年馍文化展区和年馍技艺体验区及年馍研学教育区。
走进年馍体验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有模有样”房可以学习如何捏出年馍的形状,“蒸蒸日上”房则可以学习如何蒸制。在体验馆,一次性就能了解到霍州年馍的历史、传统、风俗、发展历程,再吃到亲手做好的年馍,体验感十足。
每年寒暑假期间,师红兵常受邀到年馍体验馆教前来研学的孩子们做年馍。“看到孩子们对年馍感兴趣,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感兴趣,我也很高兴。”师红兵说。
冯南垣上过大年感受别样精彩
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保护好推光漆器等文化瑰宝,把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发扬光大、推向世界。
以特色文化为亮点,2023年起,冯南垣村连续举办三届“冯南垣上过大年”活动,每届吸引游客约6万人次。
师红兵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村口搭起了一座48层的“馍塔”,5000多个霍州年馍堆叠而成,足足有6米高。
春节系列活动中,冯南垣村推出非遗说唱·沉浸慢摇·围炉火锅音乐会活动,首批就吸引了200余人前来体验。夜里,人们可以观看篝火晚会、烟花瀑布,参与剪窗花、做年馍等活动。村内街道、重点院落还会表演福禄寿喜财福娃巡游、川剧变脸、古琴演奏、汉服潮游及舞蹈等,浓浓冯南垣特色让人流连忘返。
“过年时,我和儿子在街上摆摊卖些小吃,既能和游客一起热闹过年,又能挣些外快。”师红兵说,春节过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