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以“点亮上海”为主题的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落幕。
期间,设在徐汇西岸的主会场和设在16个地区的分会场共举办主题活动177场,展演光影秀4685场次,设置光影艺术装置126件,点亮城市地标建筑32处,开展“光影+”联动活动80项,吸引国内外游客和市民超过2180万人次,带动相关商圈消费超过49.8亿元,全媒体传播量超过35亿次,成为国内目前规模最大、覆盖区域最广、活动最丰富、传播力最强的公益性光影文化艺术活动。
展现城市魅力活力、增强商业繁荣信心,为期一个月的全城盛事“点亮”上海。
开放包容
静安区万象天地慎余里,全球32个国家或地区的艺术家以光影为画笔,将心目中的“家园”投射到海派建筑外墙,154件作品最终评选出20件佳作。
在印第安纳大学电影与媒体研究教授斯蒂芬妮·德波尔看来,这正是上海国际光影节有别于全球其他城市光影盛会的独特气质:“我觉得上海像一个连接世界的‘光影试验场’,她追求卓越,要求艺术家放下成名作,重新用光影审视人与城市的关系,又很开放包容,将整座城市作为舞台交给艺术家,鼓励他们创作、分享。”
来自德国的约翰·泰滕伯恩和考特尼·拉拉·罗斯连续参加了两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此次凭借作品《轻触》斩获“闪亮·上海”(静安)国际光影艺术大赛铜奖,对于作品能以20K超高清投影技术呈现,十分感动:“所有艺术家都希望作品得到最好的呈现,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对创作的尊重,上海光影节毫无疑问是国际级的。”
卓越的口碑,吸引巴西设计师弗罗伊奥·博尼孔特·阿瑟把自己的首次亚洲之行定在了上海。南外滩滨江平台刷爆社交平台的现象级作品《By MyCellf》出自他手。这件专为上海打造的气膜装置艺术作品,刻画了一位伸直双腿坐在地上的少年,沉浸于手机屏幕里的世界,反思数字时代中年轻人的技术依赖与自我隔离现象。
考察多个全球光影盛会后,“闪亮·上海”(静安)国际光影艺术大赛相关负责人仝警珂表示,有些盛会是为了拉动淡季的旅游业,有些盛会是文艺界的狂欢,而上海光影节关心的是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个体,不同于阿姆斯特丹灯光节以运河为主舞台,也不同于柏林灯光节以历史建筑为主角,上海“点亮”的是整座城市,通过光影重新定义日常空间,让人们憧憬美好未来。
设在慎余里的光影节闭幕式投影秀。 陈玺撼摄
《By MyCellf》。 海沙尔摄
汇聚人气
里昂、悉尼、东京等城市的灯光节无一不是通过融合文化和艺术,向世人展现城市强大的魅力和创造力,并带动当地文旅消费市场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徐汇西岸大砼仓顶部的布朗石、长宁区上海荟聚五楼的一痕月、虹口区滨港商业中心三楼的品庐……这三家看似毫无关联的餐厅,因为光影节有了共同点——光影节为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气。
海派剪纸花瓣层层叠叠,螺旋上升,宛如岁月的留声机……光影艺术装置《夜来香留声》惊艳亮相后,原本工作日一痕月前稍显冷清的平台变得热闹起来。或被小红书种草,或被商场宣传吸引,天南海北的游客跑来打卡,“顺路”参观一旁的餐厅,直至心动坐下,成了客人。
一痕月上海店经理张嘉明表示,国庆假期前的几个工作日,《夜来香留声》吸引来的客人已和双休日的数量持平。他觉得,餐厅的“老上海”装修风格和光影艺术装置的风格很搭,这显然是设计团队的巧思,让光影艺术装置别致又不“喧宾夺主”。
作为“支点”,光影节撬动的不只是餐饮业。被光影艺术吸引而来的客流需要丰富的商业服务业态才“留得住”,许多经营者抓住了这个机会。
光影节期间,自行车维修、租赁订单量比去年同期上涨了两三成,迪卡侬荟聚店自行车部门经理黄辉喜上眉梢:“我们举办了几次夜骑活动,经过几处长宁区光影景观,之后微信群每天都会多几十个粉。”
国庆假期,滨港商业中心里的沪语脱口秀也“爆”了,每天1000张票“手慢无”。分析主要客群,剧场负责人会心一笑:儿女事先规划好了夜游路线,先带爸妈看场秀尝个鲜,再打卡巴金图书馆的建筑投影秀,然后享用晚餐,最后去观景平台用“瑶台幻梦”作背景拍张全家福。
各个分会场的数据,也反映了光影艺术的“催化”作用。9月19日至10月8日,徐汇滨江(西岸梦中心周边区域)客流量达14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4%;累计实现销售额932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2%。9月29日至10月8日,苏河湾商圈光影场域夜间销售额达4209.2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1%。
《双生花·绮丽漫境》有上海的白玉兰和斯德哥尔摩的郁金香,象征两座城市跨越距离“并肩绽放”。国庆假期,上海荟聚围绕这件光影艺术装置举办歌舞和演奏会,为周边商户聚集人气。 来源:长宁区绿化市容局
发现未来
1882年,中国第一盏电灯和亚洲第一盏路灯在上海亮起。国际光影盛会在中国景观照明建设的起源地举办,既是向底蕴致敬,更是对未来潜能的寻觅。
建筑投影秀在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创新,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照明产业的雄心。
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上,上海展览中心南广场的建筑投影秀恢弘震撼,无论是实际投影面积、投影建筑结构的复杂性,还是图像分辨率,都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冲击国内单体户外沉浸式投影秀的规模之最。
今年,西岸穹顶艺术中心的穹顶投影秀完成更大挑战——投影角度从180°拓展到了360°,穹顶投影的像素画幅达到8000像素×8000像素,穹顶下部环幕墙体投影的像素画幅达到12000像素×6000像素,总投影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
光影节的功能除了吸引客流、带动消费,还是一张介绍产业未来的名片。
9月下旬,一个7米高的“亚”字牌“大灯泡”在徐汇西岸点亮。80块LED显示屏灵活变换图案、播放动画,不仅拍照出片,还能互动,摇晃手机几下,屏幕上的爱心便跳动几下。
上海飞乐投资有限公司品牌运营中心总经理乐添佳表示,这是双面光电玻璃在国内景观灯光领域的首次商业化应用。这款产品此前主要应用在玻璃幕墙等场景中,这次为了达到景观级效果,亚明照明和铭濠科技联合攻关了多项技术,为了让玻璃更通透,还用上了自主研发的全新芯片。
虽然“大灯泡”在光影节期间不直接带来真金白银,但品牌和投资方已经感受到光影节的平台作用和溢出效应。因为“大灯泡”在新型户外广告市场有较大潜力,已经有品牌主动联系亚明寻求合作。目前,“大灯泡”已经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并提交了新型户外广告设施的申请,正在进行方案论证。
闭幕之际,还有好消息传来。经徐汇区绿化市容局、西岸集团协调,“大灯泡”很可能留在西岸梦中心,为带动商圈人气发挥“余热”。
光影节主会场穹顶投影秀。 海沙尔摄
亚明照明和天文摄影师祝立群合作的限时版“大灯泡”,展现了多张天文摄影作品。光影节期间,亚明照明翻新了十多次“大灯泡”,每次都是不同的展现内容。 陈玺撼摄
造福城市
光影节的美好不会昙花一现,将长久地造福城市。
目前,已有多个分会场的光影秀、灯光艺术装置确定保留。除气模装置外,本届光影节光影艺术装置延续使用率达53.6%。
长宁区上海荟聚的7个光影艺术装置将全部保留。其中,《触·光》已移至北翟路与福泉路路口的家园绿地,夜里,造型像“LOVE”字样的“书页”透出湖蓝色的水波纹光,陪伴在绿地里散步休憩的市民。
一些分会场的光影设施还肩负提升所在区域公共配套服务水平的使命。光影节期间,虹桥上城北翟路一侧的“菠萝面”联动北翟路车行速度,在“晶莹光雕”“星河雅韵”“慧光流影”三种模式间切换。光影节后,它们卸下“华服”,继续守护都市夜归人。
上海首座健康照明示范公园徐家汇公园在设计时也兼顾了节假日和日常两种模式。园内灯头像飞碟的步道灯将光照控制在面向地面的一个圆台体范围内,竖截面是一个120°的扇形,避免不受控制的灯光向周围照射,高层的居民望向公园不觉得刺眼。这种“飞碟灯”还可以随时间、季节变换亮度和色温。
徐汇区灯光广告管理所负责人表示,许多新的照明技术经过光影节的实践,日趋成熟,经过调整,应用到日常照明领域,“我们希望优秀的景观灯光成为公共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灯适应人而不是让人适应灯,不仅照亮夜路,还给人带去‘疗愈感’。”
这几天,金融白领们脱鞋跑进“提拉米苏沙滩”的新闻上了热搜。这是黄浦区为南外滩金融集聚带白领量身定制的“光影+消费”活动。
光影节给城市中快节奏的人们“放空”和社交的理由,而光影节后,这些“对胃口”的温暖之举还将延续:更多结合周边白领需求、市场反馈与区域发展规划的“光影疗愈生活圈”将在黄浦区推出。
这充分展示了上海国际光影节对这座城市的意义:城市与生活因此更美好。(记者 陈玺撼)
《触·光》。 来源:长宁区绿化市容局
“提拉米苏沙滩”公共休闲空间。 海沙尔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