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消费者对旅游体验的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市场调查显示,获得积极的情绪价值、感受不一样的文化氛围、体验城市的特色美食分列需求的前三。如今,游客对“情绪价值”或者“情感体验”的需求已经超过了传统的观光需求。
10月16日,2025泛长三角自驾游产业发展大会暨“千车万人游宿城”启动仪式在江苏宿迁市举行。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规划与营销专家贾云峰先生受邀进行《“狂欢不眠夜 星光璀璨天”,情绪+夜经济换一个角度看露营》为题的演讲。
一、“情绪价值”决定游客车头方向
2025国庆中秋旅游趋势显示,“情绪价值”正成为游客选择目的地的核心因素,“打卡式旅游”正逐步让位于“沉浸式度假”。贾云峰先生指出,游客对“情绪价值”的关注正体现在旅游产品的选择上,具备“场景 + 文化 + 体验”的复合型产品受到欢迎。
在文旅市场中,一些案例生动地展现了情绪价值的力量。从近期的“鸡排哥”“ 炒粉哥”,到早些的开封万岁山王婆说媒,都是生动的体现。当今时代,消费成为很多人的解药。在此背景下,文旅产业也在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贾云峰先生看来,当代游客情绪需求有四大核心维度。一是疗愈需求,“反内卷”下的心灵充电。二是认同需求,文化与自我的情感连接。其要求文旅产品从“展示文化”转向“赋能自我”。三是社交需求,体验的分享与共鸣。如周杰伦演唱会、贵州“村超”等,形成强属性的情绪场域,实现口碑裂变,都是生动的案例。四是新奇需求,技术与场景的创新体验。游客对“超现实体验”的追求,也为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提供了新路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的底层逻辑逐渐转变为情绪价值的等价交换。星空、旷野、篝火与泥土的芬芳,乡村的寻常物,已成为都市的“奢侈品”。瞬间兑现巨大的情绪收益对游客极具吸引力。
未来的乡村必将从“地理故乡”升维成“精神故乡”。贾云峰先生认为,自驾房车,是城市客流向乡村流动的转化器;最好的营地,不只是在乡村安放一座帐篷,更是在人的心中搭起一座治愈的“情绪庇护所”。
从全国国庆假期情况来看,流动的广度体现在“全域开花”的客流分布。从江苏省数据看,江苏接待游客居于全国前列;从县域维度看,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明显,乡村成为“沉浸式体验”的新载体,印证了“从城市到乡村”的全域旅游格局。同时,高德“烟火城市榜”上线,滚烫的数字勾勒出中国假日经济的热度与中国居民消费的活力。
二、露营旅游的尽头将是夜经济
贾云峰先生讲到,在露营经济方面,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数据表明,夜间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夜游通过塑造独特的夜间体验,灯光艺术、文化表演与互动科技相融合,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长,挖掘消费潜能,进而为文旅项目增添动力。
以夜食、夜景、夜游闻名的城市优势正在凸显,这些最具烟火气的出行目的地可以反映出一座城市的现代化、商业化、生活化、24小时周始化的活力与水平。一众文旅项目更新,为“夜经济”的火爆再添一把火。在旅游开发方面,投资人越来越重视乡村夜景建设,从项目类型来看,对旅游景区或乡村的夜景建设更为重视。
贾云峰先生看来,露营的尽头是夜经济。一方面,露营地消费门槛相对较低。目前,系统化、标准化、规模较大的露营地套餐价格也各有不同。另一方面,推动联营与合作,加速露营产品布局,提升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还有丰富的发展空间。
点亮夜幕,才能真正点亮营地的“第二增长曲线”。一是突破“价格天花板”,重构营收结构。研究显示,过夜游客的综合消费额原高于日间游客。二是优化商业模式,增强抗风险能力。发展夜经济推动结构的多元化,形成了“住宿收入保底,夜间体验增收”的健康模型。三是深化情感连接,提升用户粘性。白天是探索自然,夜晚是回归社群。四是最大化资产利用效率,降低成本。从宏观角度看,这符合可持续旅游的理念。
三、打造露营夜经济的“两大绝招”
近年来,各地也涌现出了许多露营夜经济的成功案例。甘肃张掖创新打造“露营 + 景区 + 烧烤”的多样化消费旅游;山东莱芜以“自然(Nature)、快乐(Happy)、家庭(Family)”为核心理念;陕西的凤县游客的欢声笑语;上海普陀的“最爱TOP.中央公园房车音乐节”等都值得研究。
如何打造露营夜经济?贾云峰先生谈到“两大绝招”。第一招是造乡村童话梦,以特色文化街区为核心,文化占位为战略。通过“专精深”的打井式思维不断挖掘文旅潜能,放大文旅价值,做场景商业,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以“导演主义”角度打造“好片”“爆片”做特色文化街区,点亮中国文商旅。
第二招是建营地不夜村,沉浸式营地不夜村通过一系列的策划、设计、建设、运营,提升游客的达到量与留宿量。
贾云峰先生指出,露营夜经济如何赋能乡村,总体思路是从“营地”到“目的地”,让乡村从“风景过境地”转变为“生活目的地”,让房车营地成为通往这种新乡村生活的“第一客厅”。
目的地是一个生态系统,未来的顶级营地,必须将自己定位并打造为区域性乡村振兴的“目的地门户”,而非一个孤立的经营实体。其维度包括功能属性从过境性、功能性转变为目的性、体验性;空间范围从围墙内扩展至无边界;商业模式从场地租金转变为流量运营;与乡村关系从寄生或并列转变为共生与赋能。
四、培育出情绪资产的“四维工程”
当情绪需求与露营经济相遇,贾云峰先生给出目的地情绪资产培育的“四维工程”。包括:
一是文化转译,从“资源”到“情绪符号”的转化。文化是情绪资产的核心内核,但需通过“转译”才能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河南文旅的成功在于扮演了历史的“转译者”而非“搬运工”,其核心路径是“解构 - 重构 - 植入”。
二是场景营造,构建“五感共鸣”的情绪容器。场景是情绪生成的物理载体,需通过五感设计与动态适配构建情感场域。其核心方法论包括视觉符号化、听觉场景化、触觉体验化、嗅觉记忆化、味觉在地化。
三是服务升级,打造“温度可控”的情感连接。服务是情绪资产的重要触点,优秀的服务能将“满意”转化为“感动”。要建立“无痕服务”标准,构建“敏捷响应”机制。四是运营进化,实现“流量”到“留量”的沉淀。运营是情绪资产持续增值的关键,需从“一次性引流”转向“长期关系维护”。要通过情绪数据化运营,构建“蜂群运营体系”。
自驾房车露营赋能乡村振兴有四种模式。一是直接经济赋能。二是露营地金字塔收益模型,包括塔基(营位费)、塔身(住宿服务)、塔尖(体验活动)等。三是就地消费赋能。露营者购买的不仅是服务,更是一份“逃离都市、融入自然”的情感价值。
四是文化品牌赋能和生态环境赋能。文化品牌赋能方面,自驾车房车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文化融合,城市为乡村带来新观念与新流量,乡村为城市提供原真性与身心疗愈。
贾云峰先生认为,情绪是乡村露营的终极资产,要孵化情绪IP,形成情绪动能;创新情绪内容,构筑空间载体;打造情绪产业,实现经济转化;用好情绪数据,强化科技赋能;共建情绪社区,推动可持续发展。
前不久,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情绪地理学》新书面世,贾云峰先生作为主编之一,在书中围绕情绪价值展开理论研究,为县域发展、文旅产业升级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思路。
如今,情绪、夜经济与露营联系紧密。在未来的发展中,期待各地能够充分挖掘情绪价值,利用好露营经济等新兴模式,实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的全面振兴,让每一个地方都能成为人们心中的“情感圣地”和“生活乐土”。以情绪地理学为指引,以露营夜经济为突破口,共同书写县域和乡村发展的新篇章,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