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出国留学的同学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纠结:选英国怕生活成本高,选加拿大担心政策变动,选美国又不确定签证会不会顺利。其实不只是学生,连全球招生老师们的观察,也能给我们提供不少参考——最近加拿大教育科技公司ApplyBoard发布了2025年秋季留学生偏好目的地调查,采访了400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招生专业人士,里面的排名、趋势和大家关心的影响因素,或许能帮你少走些弯路。
一、先了解调查:数据靠谱吗?
这份调查不是临时凑数的,ApplyBoard从2023年开始,每半年就会做一次,目的是跟踪留学生选择的变化。这次2025年秋季的调查,受访者覆盖了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地区的招生场景,不管你想申请本科、硕士,还是考虑英语国家、小语种地区,里面的信息都有一定参考价值,不用怕数据太片面。
二、核心排名:哪些国家更受青睐?
调查里有两个关键排名,一个是“留学生偏好的留学目的地”,一个是“开放、安全与友好度”评价,咱们分别看看——
1. 偏好目的地:英国、加拿大、美国位居前三
前六位基本构成了“留学选择的第一梯队”,得票率差距不算特别悬殊:
英国排在首位,得票率82%。有45%的招生人员觉得它“非常有吸引力”,37%认为“有吸引力”,只有5%觉得“非常无吸引力”,整体认可度很稳定,可能和它的学制短、院校选择多有关。
加拿大紧随其后,得票率74%,42%的人觉得它“非常有吸引力”,32%认为“有吸引力”。值得一提的是,它在2025年春季调查时还排第四,这次能冲到第二,看得出来近期的调整让招生人员更认可了。
美国排第三,得票率67%,33%觉得“非常有吸引力”,34%认为“有吸引力”,但也有11%觉得“无吸引力”,6%“非常无吸引力”——调查里提到,这和它近期政策的不确定性有关,比如签证流程、移民政策的变动,会让学生担心计划被打乱。
后面跟着澳大利亚(66%)、德国(60%)、爱尔兰(50%),这几个国家各有特色,比如澳大利亚气候舒适,德国公立大学学费低,爱尔兰在IT领域机会多。
2. 开放安全友好度:美国与前五位有明显差距
比起“偏好程度”,“友好度”更影响留学体验——毕竟要在一个地方待几年,安全和包容很重要:
英国还是排在首位,有86.9%的招生人员“强烈认同”或“认同”它对国际学生的友好;
加拿大第二,84.3%;澳大利亚第三,81.8%;德国第四,80%;爱尔兰第五,74.4%;
美国这里只排第六,支持率只有50%,大概是英国的一半。能看出来,国际学生对美国的“友好度”还是有些担忧,可能和社会氛围、政策稳定性有关。
三、排名变动背后:为什么加拿大进步明显,美国有压力?
这次排名里,两个国家的变动值得关注:
加拿大从春季第四冲到秋季第二,虽然没说具体原因,但能猜到它可能在留学政策上做了优化,比如延长毕业生工签、简化签证流程,或者在生活成本控制上有进展,让招生人员觉得更适合国际学生;
美国的排名相对靠后,核心问题还是“政策不确定性”。比如之前有学生遇到签证审核变慢、部分专业申请受限的情况,这些都会让大家在选择时更谨慎,毕竟没人想让留学计划因为政策变动泡汤。
四、新趋势:不再只盯传统热门,小众目的地受到更多关注
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大家不再扎堆英美澳加了。近四分之三的招生人员说,学生开始把“非传统目的地”纳入考虑,想找更适合自己的选项:
新西兰成了“替代留学目的地”中比较受青睐的,比上次调查的第三名进步了两位。它的优势在于环境安全、生活节奏慢,适合喜欢安静学习氛围的学生;
欧洲小众国家表现亮眼,全球前十的替代目的地里,有8个在欧洲,法国、芬兰、马耳他、西班牙都进了前五。这些国家有的学费低(比如芬兰部分公立大学免学费),有的在特定专业上有优势(比如法国的商科、西班牙的旅游管理),而且生活成本比英美低不少,吸引了不少想“高性价比留学”的学生。
五、留学需求没减:市场还在活跃
可能有人会问“现在留学的人还多吗?”——调查给出的答案是“还在增长”:
近半数(47%)的招生人员说,国际教育需求持续上升,学生对出国留学的兴趣没减;
更具体的是,自2023年第三季度以来,第一次有超过20%的受访者反馈,合作院校的国际学生数量实现了“显著增长”。这说明全球留学市场还是挺活跃的,不用太担心“留学热度下降”的问题。
六、选目的地时,大家关注哪些因素?
调查里列出了五个核心影响因素,按关注程度排序,帮你搞清楚大多数人在纠结什么:
1.学习成本(91.4%):这是关注度最高的——毕竟留学要花学费、申请费,不同国家差距很大,比如德国公立大学学费低,英国伦敦的院校学费就偏高,大家会优先算这笔账;
2.毕业后工作机会(87.8%):没人想留学后直接回国“空窗期”,不管是留在当地积累经验,还是回国找工作,“留学+工作经历”的组合都更有优势;
3.生活成本(76.7%):房租、吃饭、交通这些日常开销,也是预算里的大头,比如加拿大非一线城市的房租,就比多伦多、温哥华低不少;
4.在学期间的就业机会(74.6%):很多学生想边读书边兼职或实习,既能赚点生活费,也能提前适应职场,比如澳大利亚允许国际学生每周工作一定时长;
5.目的地对国际学生的欢迎程度(48.6%):虽然占比相对低,但友好的环境能让学习生活更顺心,比如有没有国际学生服务中心、当地人对留学生的态度如何。
七、给你的小建议:怎么用这份调查?
这份调查不是让你“照排名选国家”,而是帮你缩小范围、避开坑,给几个实用建议:
1. 别只看排名,多查“政策稳定性”:比如选美国,就多关注签证流程、专业申请限制的变化;选加拿大,就看看毕业生工签有没有调整,避免后面计划被打乱;
2. 试试“非传统目的地”:如果预算有限,或者想避开激烈竞争,欧洲小众国家、新西兰都是不错的选择,可能会有“性价比惊喜”;
3. 提前跟踪签证政策:比如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办理周期多久、有没有语言成绩要求,早做准备能少跑冤枉路,比如申请欧洲国家,提前学基础小语种也能加分。
总结:选对目的地,比“选热门”更重要
其实这份调查的核心不是“告诉你该去哪”,而是帮你看到当前的留学趋势和大家的关注点。选目的地就像选衣服,别人穿得合适的,不一定适合你——有的同学看重工作机会,有的在意生活成本,有的喜欢多元文化。
把调查里的信息当成参考,再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比如学IT选爱尔兰,学商科选英国)、预算(比如选德国公立大学省学费)和职业规划(比如想留当地选加拿大),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毕竟留学是一次重要的成长经历,选对目的地,能让这段旅程更顺利,也更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