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刚过,张家界天门山的云雾还没散尽,网上倒是先掀起了一场“爱国风暴”。
起因是这么一出戏:一位黑衣大哥,在景区里怒斥一名导游,你举韩国国旗?不行!立刻收起来!
那架势像是抓着了多大的把柄。
围观游客瞬间围了过来,有人举着手机录像,有人小声议论。被拦的韩国导游一脸懵,中文带着口音,急得直摆手:“这不是国旗,是手绢…… 手绢!”
他大概是一时想不起 “导游旗” 这词,只能翻来覆去说着手绢,最后被逼得没办法,只好蔫蔫地把旗子塞进包里。黑衣大哥见目的达成,撂下句 “我已经报警了”,才带着胜利者的姿态转身离开,整套动作熟练得像排练过无数次。
这段视频刚传到网上,评论区立马炸成了两半。有人拍着手叫好:“干得漂亮!就该这么硬气!” 可更多去过张家界的人看出了门道:“这不是导游旗吗?全世界带团都用这玩意儿,跟外卖小哥的黄马甲一个意思,方便游客认路而已。”
要我说,这事儿从头到尾就是场闹笑话的误会,可笑着笑着就该心疼 —— 心疼那些苦学韩语接客的民宿老板,心疼靠韩国游客养家的小贩,更心疼张家界好不容易攒起来的 “韩国人尽孝圣地” 招牌。
先说说这面让大哥动怒的 “旗子” 到底是啥。经常跟团旅游的人都清楚,导游旗就是个行业标配,10 人以上的团必须得有,每个旅行社的旗子样式不同,免得游客跟错队。那天韩国导游举的,就是印着本国元素的工作旗,跟咱们中国导游举的小红旗没啥区别,纯粹是个指引工具。
更关键的是,张家界压根就没有 “不准用外国元素导游旗” 的规定。景区工作人员后来回应,只要导游合规执业,举这种工作旗完全没问题。反观黑衣大哥口中的 “报警”,最后也没见警察来处理 —— 毕竟人家导游没偷没抢,举个工作旗犯哪门子法?
有人拿长白山的事儿抬杠,说之前那边工作人员收了韩国游客的国旗,不也全网叫好?可这俩事儿能一样吗?长白山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明文规定不准单独挂外国国旗,工作人员是按规矩办事。张家界就是个纯粹的旅游景区,硬把导游旗当成国旗来闹,纯属抄作业都抄串了。
最让人别扭的是现场那些韩国游客的反应。他们听不懂中文争吵,可黑衣大哥那激动的语气、抢旗子的动作,还有周围看热闹的眼神,谁都能感受到不友善。有游客拍到,队伍离开时,几个韩国老人攥着登山杖,脚步都比之前拘谨了不少。好好的一趟 “尽孝之旅”,愣是被搅得满是尴尬。
可能有人不知道,张家界在韩国有多火。当地流传着句话:“孝顺父母,就送他们去张家界”,甚至还有 “人生不到张家界,百岁岂能称老翁” 的说法。去年数据更吓人,韩国游客数量直接暴涨 205%,光天门山景区每天就有好几拨韩国团。
这份火爆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张家界人一点点攒出来的。景区里的指示牌全是中、英、韩三语标注,连小火车终点站的工作人员都能笑着用韩语打招呼。卖冰咖啡的小伙子说,他每天 60% 的生意都来自韩国游客,为了沟通特意自学韩语,现在点单、找零都溜得很。
还有个民宿老板更拼,为了接韩国团,每天晚上对着手机学韩语到半夜,连韩国游客爱喝的大麦茶、爱吃的石锅拌饭都研究得门儿清。这些人没喊过一句 “爱国” 口号,可他们用实实在在的服务,让韩国游客来了又来,有的甚至来了四五次,还对着镜头喊 “张艺兴,你家乡太棒了”。
可黑衣大哥这一闹,多少人的努力可能白费。要是韩国媒体添油加醋报道一句 “中国景区抵制韩国游客”,那些本来打算带父母来张家界的韩国人,心里能不犯嘀咕?去年暴涨 205% 的游客量,说不定就得受影响。那些靠韩国游客吃饭的小贩、导游、民宿老板,日子可不就更难了。
更让人看穿的是黑衣大哥的 “表演痕迹”。从头到尾,他的记录仪就没关过,吵架时特意抬高嗓门,连 “报警” 的台词都卡得刚刚好。这哪是真爱国,分明是冲着流量来的。现在网上就有这么帮人,专挑这种容易引发争议的场面 “冲锋陷阵”,拍段视频剪吧剪吧发上网,靠网友的情绪涨粉,等粉丝多了就开直播带货,把 “爱国” 做成了一门低成本的生意。
之前圆明园也出过类似的事儿,有个网红就因为要给日本游客让个位置,立马掏出手机拍视频,喊着 “这里是圆明园,凭什么让中国人让地方”。可说白了,这种靠挑事儿博眼球的行为,除了激化矛盾,啥用没有,反而让外人看笑话。
真正的自信,从来不是见着外国元素就炸毛。咱们中国游客去巴黎、东京,不也举着自己的导游旗拍照打卡?人家也没上来抢旗子啊。张家界能吸引这么多韩国游客,本身就是文化交流的成功,是咱们国家有魅力的证明。要是因为这么场闹剧,把客人都吓跑了,才是真的得不偿失。
事件发酵后,有张家界导游说,最近带韩国团时,明显感觉游客更谨慎了,有导游干脆暂时换成了纯色导游旗,就怕再遇到 “多管闲事” 的。好好的行业惯例,愣是被一场表演式爱国搅得变了味。
可悲的是,每次这种闹剧上演,总有人鼓掌叫好。不是因为他们坏,而是因为他们太容易被煽动。
别再让“爱国”成为某些人博眼球的遮羞布了。也别再让老实做生意的人,为别人的“表演正义”买单。
下次再看见谁在景区举着手机怒斥外国人,请先问一句:你是来旅游的,还是来拍短剧的?
毕竟,真正的爱国,从来不需要打光、布景和剪辑。它藏在每一个认真生活的日子里,无声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