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兑日元冲上近15个月高点,1新元一度可换118日元!
在新加坡雅吉拱廊与珍珠坊,不少民众排起长龙抢兑日元,有人一口气换上5000元新币。背后不仅是年底旅游季提前启动,更与日本时局变动与货币政策息息相关。
新元强、日元弱,这场汇率“温差”正让新加坡人的旅行与投资计划悄然改变。
一、新元兑日元逼近118:排队换钱成“全民运动”
“现在换最划算!”
在新加坡莱佛士的雅吉拱廊(The Arcade),City Money Changer门口出现久违的排队人龙。不少兑换商开出1新元兑116.5至117.1日元的高价,而City Money Changer甚至一度报出117.12的亮眼汇率。
不少新加坡公众趁午休时间赶来排队:
30岁的赵先生帮家人提前换了1000元;客服人员李小姐下周即将启程日本,也决定“先换点现金”;还有朱先生为下个月的家庭旅行直接换了4000元。
兑换商表示,从10月初开始,前来换日元的顾客增加约两成,不少人都是“先锁汇率、后出发”。
珍珠坊的兑换商甚至每日多准备50%的日元存货以应对需求。“每位顾客基本都换2000到5000元左右”,一名兑换商坦言,“今年换钱热潮来得比往年更早、更猛。”
图源:联合早报
二、时局变动推波助澜:高市早苗胜选,引爆日元走弱
让日元骤贬的关键人物,是刚刚在自民党党魁选举中胜出的高市早苗(Sanae Takaichi)。
作为安倍晋三的亲信,她以“宽松货币+财政刺激”著称,市场普遍预期日本央行将延后加息、财政支出扩大,从而导致资本外流、日元走弱。
短短三天,新元兑日元飙升1.8%,美元兑日元更升至152.88,创下自2月以来新高;欧元兑日元也突破177.60,写下自1999年以来纪录。
辉立Nova分析师林知霖指出,高市的政策立场偏向“安倍经济学”的延续路线,预期她将优先强化国防、刺激经济,但这也意味着货币宽松周期继续拉长。
“市场原本预期较温和的候选人小泉进次郎会胜出,如今结果出乎意料,交易员纷纷削减对日本央行10月底加息的押注。”
数据显示,市场对加息的概率从63%骤降至25%,这直接推高了包括新元在内的亚洲货币对日元的升值势头。
图源:联合早报
三、新元“稳中带升”:金管局政策成关键支撑
与日本央行的鸽派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则维持了稳健的货币政策。
三菱日联银行(MUFG)分析师陈进来指出,MAS在10月例会上预计会维持新元名义有效汇率(S$NEER)升值趋势,以对冲输入性通胀压力。
这意味着,新元在区域货币中仍具支撑力,不仅对日元强势,也对欧元、人民币保持稳健。
“短期内,新元兑日元可能继续试探120.00的高点,”陈进来说,“除非MAS收窄政策斜率,否则新元仍会保持在高位运行。”
大华银行(UOB)外汇分析师谢齐雄则预测,日元短期或继续疲软,但2025年第四季起日本央行将逐步加息,届时日元有望回升。他预计2025年底新元兑日元或回落至111左右。
换言之,对计划赴日旅游或留学的新加坡人来说,现在换钱正是“甜蜜点”。
四、换钱潮之外:旅游热与消费计划同步升温
汇率变化最直接的受益者,自然是准备赴日旅行的新加坡人。
根据多家旅行社反馈,今年10月至明年2月的日本团预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近30%。
一方面是新元强势带来的“性价比提升”,另一方面则是日元疲软下的购物红利:
在东京银座、京都百货、札幌药妆店,新加坡游客的购买力将比今年初高出约9%。
不少人趁汇率优势提前“分批换钱”:
部分年轻人习惯用电子钱包或多币卡(如Revolut、YouTrip)分散风险,但仍保留一定现金以应对小额消费。
有理财顾问建议,若计划半年内赴日,可趁汇率高位先换一部分;若无短期需求,可考虑外汇储蓄账户或旅游理财产品,以锁定长期收益。
图源:联合早报
五、汇率背后的启示:一场“心理战”与政策较量
货币市场的波动,从不是单纯数字游戏。
一边是新加坡金管局的稳健操作,保障币值与通胀平衡;另一边是日本官方的“观望式干预”,任由市场消化宽松信号。
新元与日元的此消彼长,反映了两国经济体对未来的不同选择:
前者稳步防通胀,后者力图保增长。
汇率的高低,不仅决定了兑换窗口的长龙,也折射出全球资金的流向。
正如分析师黄经隆所言:“日元的疲软暂时不会受到财政部强烈干预,这意味着短期内新元兑日元可能继续在118附近高位盘整。”
结语:
当汇率成了朋友圈热话,当排队换钱成了城市风景,背后反映的,是普通人对经济趋势的本能感知。
这场“换钱潮”,不仅仅是一次旅行的准备,更是一次对货币政策的集体投票。
趁着新元强劲,也许你该问自己:下一次汇率窗口出现时,你还会站在那条长龙里吗?
注:参考资料来源于新加坡MAS,新明日报,联合早报,UOB,综合新闻报道整理,转载须注明出处,侵删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