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上街端着咖啡杯的原因,找到了
创始人
2025-10-08 09:47:10
0

作者:槽值小妹

“全上海的垃圾桶是不是都在迪士尼啊?”

假期向来是大热门旅游城市的上海,又一次被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挤爆。

提及上海,精致、洋气、松弛等关键词,似乎永远不会缺席。

前有武康大楼引领网红打卡地的风潮,后有citywalk引来各地效仿。

(图/网络平台截图)

到今年,当然也有新热点。

无数外地游客端着蜜雪冰城,一边挑衅精致“主理人”,一边幻想着随时被东方明珠的激光扫射。

就像这样嚣张。(图/蜜雪冰城)

可惜,面对此情此景,不知情的人可能还会感叹——

“侬看,街上好像每个人都端着杯coffee/Tea,穿着新潮suit走来走去,不愧是chill感天花板!”

嗯,但凡来过一次上海,可能就不会这样感叹了。

“居然以为上海的制裁只有空中发射激光,殊不知还有地面精准打击。”

“端着空杯子走几公里就老实了,那不叫chill感,那都是大街上找不到垃圾桶的。”

(图/社交平台截图

上海街头的垃圾桶,都去哪了?

每个人都有终其一生不可得之物。

对于上海人来说,这个物件叫做垃圾桶

这两年,有关上海垃圾桶的消息就不止一次登上热搜:

我问天问大地,上海的垃圾桶到底在哪里?

(图/微博热搜)

之前,外滩一个摆满垃圾的橱窗窗台曾引发热议,上面满是烟头、饮料瓶、小吃包装袋,环卫工人一小时就得收拾一次。

(图/微博@D视频)

话题下,网友讨论的风向却完全不在“有没有素质”问题上;

有上海市民也主动站出来辩护:不是因为游客素质低,外滩上实在找不到一个垃圾桶。

“一个塑料袋,上次我从松江背回浦东家里才扔掉。”

(图/社交平台截图

缺乏垃圾桶的生活,极大增强了人们的创造力。

各路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硬是把没有垃圾桶的上海,变出成千上万垃圾桶来。

如今最普遍的垃圾桶,有两个轮子一个框,一般有黄色、绿色和蓝色三种——哦对了,它们又叫共享单车。

还别说,风格还挺一致。(图源/微博@澎湃新闻)

看着堆放各种垃圾的车筐,大概就知道上海人民丢垃圾需求多么强烈。

网友:确实没素质,但有时也确实没办法

有网友积极建言献策:在垃圾分类的背景下,黄色单车可以丢干垃圾,蓝色单车丢湿垃圾——垃圾桶可以将就,垃圾分类不能将就。

(图/社交平台截图)

如果走了半天连共享单车都找不到,一些上海人民只能采取备用方案。

“哎呀,怎么回事,手里的垃圾怎么掉进绿化带了。”

(图/社交平台截图)

更有人将思路打开,积极献言建策:实在没有办法,找个正在打电话的路人,把垃圾交给他就行。

“反正在打电话的人,你给他什么,他都会接住的。”

缺乏垃圾桶的生活,使得上海市民多了一份独特的气质:

端着咖啡杯走在街上的上海人,看似浑身上下精英感或者松弛感,实则满满“偷感”。

眼神飘忽,心神不宁,左看右看,只为找一个垃圾桶。

(图/社交平台截图

有时候走了几公里,终于看到一个路边方型物体,大喜过望,连忙奔去,

结果发现是:配电箱。

上海人自己的“莞莞类卿”。(图/社交媒体截图)

在上海,有可能配电箱数量都比垃圾桶多。

当然,也有老实人不肯把垃圾丢掉,于是干脆拿着垃圾在街上走路一整天。

(图/社交平台截图)

隔壁省份来上海看演唱会,有时候也会出现,“带着垃圾来,拿着垃圾回家扔”的情况。

(图/社交平台截图)

或许是太缺乏垃圾桶,也就只有上海人看到一个新垃圾桶时,都值得专门去社交平台上广而告之,分享喜悦——

喜报,上海又有新垃圾桶了!崭新的!bulingbuling的!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图/社交平台截图)

去其他城市旅游,要查看的无非是住宿指南、美食指南、景点指南。

但要在上海,必不可少的是扔垃圾指南”,争取让为数不多的垃圾桶都拥有明确定位,方便人们出行。

(图/社交平台截图)

去其他地方旅游,要规划如何把纪念品和文创带回家;

去上海旅游,要规划如何不把垃圾带回家。

都听过“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的口号,没想到到了上海,垃圾只能要么落地,要么揣兜里……城市倒确实很美丽!

问题来了,为什么上海不怎么设置垃圾桶?

上海垃圾桶:

装过,又撤了

上海到底有多缺垃圾桶?

一个直观的表现是,针对市民对垃圾桶设置不满意的问题,前两年上海还专门修改了相关条例,新规定了垃圾桶的设计规则。

根据这份规则,公共广场应按照每2000 平方米设置1 处垃圾桶;口袋公园、开放绿地则每1500 平方米设置1处。

(图/澎湃新闻)

别小看1500平米1处的密度,这已经是上海垃圾桶分布的极限了。

(图/社交平台截图)

实际上,2019年时,上海全市尚有公共废物箱6.2万个。

但是到2022年上半年,全市只剩下3.6万个垃圾桶,砍掉将近一半。

这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是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颁布。

对于这份条例,网友最为熟悉的部分可能是垃圾分类准则,在当时的互联网上,狠狠给了大家一点震撼:

(图/社交平台截图)

干垃圾、湿垃圾,这两个云里雾里的名词,在当时引发了广泛讨论。

垃圾分类的同时,公共垃圾桶的数量也在锐减。

因为垃圾分类并非条例颁布的最终目的,上海市政府希望倒逼市民养成垃圾不落地的良好习惯,减少公共卫生支出成本,并最终改善城市环境。

有本地网友回忆,曾经一条路上五六个垃圾桶,后来变为两个、一个,这给市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

减少垃圾桶真的有助于减少垃圾产生、改善城市环境吗?

这是垃圾分类以来始终引发讨论的话题。

上海减少垃圾桶的举措部分借鉴自海外,譬如日本东京、法国巴黎。

期望达到的效果,是人们形成自行处理垃圾的习惯,没有街头的公共垃圾桶也不影响生活。

日本垃圾分类的治理历程。(图/艾媒咨询)

这在上海已初见成效。

(图/社交平台截图)

但也有人认为诸类措施并不合理。

“捡拾中国”发起人王子人就认为,撤桶虽好,但在撤的同时,并没有告诉大家怎么撤、撤完后该干什么。

在意识层面,大家一片空白,反倒增加了生活的不便。

上海街头随处乱丢的垃圾。(图/微博@澎湃新闻)

有许多网友吐槽,垃圾桶减少,并不能让他们自觉产生垃圾不落地的念头。

“找不到垃圾桶超过十分钟,我的素质就消失了。”

“湿垃圾不能扔在干垃圾桶里,但能扔在地上。”

(图/社交平台截图)

一直以来,要求上海增设垃圾桶的声音不绝于耳。

2022年年底,经过部分优化改良,上海公共垃圾桶从3.6万增加到3.8万。

转年6月,上海市又增加了7000个垃圾桶,投放在全市道路内。

不过,数量的增加似乎没有改变人们的体感。

(图/社交平台截图)

至今,在上海,如果遇到有人说“给我吧,我帮你扔垃圾”,那是足以让人念念不忘一星期的过命交情。

垃圾桶越来越少,

是必然的?

不仅上海,近年来一些城市的公共垃圾桶,也变得越来越少。

比如广州、深圳、杭州等地,人们已经明显感受出在外扔垃圾的不便。

(图/社交平台截图)

并且,与上海类似,广州也由于垃圾桶数量少,出现了“共享单车车筐当垃圾桶”的情况。

(图/南方都市报)

除此之外,一些城市中的部分区域或公共场所,垃圾桶也在悄悄减少。

比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东城区胡同等地,垃圾桶数量已开始大幅度减少。

越来越多的地方减少公共垃圾桶的设置,似乎已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事实上,垃圾处理确实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一项高成本的活动。

从2012年到2020年,中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从17000万吨上升到26000万吨,八年时间增加了9000万吨。

(图/艾媒咨询)

中国人民大学宋国君教授曾在一篇论文中,以北京为例,计算了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的成本:

将用地成本,健康影响等纳入成本后,计算出焚烧成本为1577.90元/吨,填埋成本为847.51元/吨。

上海处理垃圾桶的环卫工人。(图/微博@澎湃新闻)

一件垃圾从丢弃到合理处理,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不断提升科技水平,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近几年,中国各地推行各种垃圾分类等措施,本质上还是降低成本,更好、更方便处理垃圾。

不过,单纯减少垃圾桶,只能改变垃圾的流转路径,真正想要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的做法,是降低垃圾产生的总量。

在减少垃圾桶的过程中,循序渐进普及人们的节约观念,减少垃圾生产总量,这是一个漫长,并必然伴随一些痛苦的过程。

其中任何一点矫枉过正,就容易产生负作用。

如隔壁韩国,尽管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垃圾分类标准,街头垃圾桶数量也锐减,但至今街上仍有大量随处可见的垃圾。

这反而破坏了市容市貌,加大了垃圾处理难度。

在搜索界面中,韩国垃圾分类指南与大街上垃圾遍地的现象共存。(图/社交平台截图)

好在,适应几年,对上海许多人而言,垃圾桶问题有时也不是那么难忍受。

随着越来越多人反馈垃圾桶数量少问题,现在情况也有了改善。

比如今年五一期间,上海就通过增设临时废物箱、移动废物箱、技改废物箱电子标签等措施迎接假期大客流。

(图/上观新闻)

这对于真实经历过“人去一次上海街头,才懂垃圾桶的宝贵”的人而言,简直是个令人惊喜的好消息。

以前,也曾“嘴硬”过:午后端着空咖啡杯走在路上,未尝不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但其实那可能只是你没有提问的情况下,毕竟如果你问,为什么上海人都喜欢在街头端着咖啡走路?

得到的答案可能不是什么松弛、chill、citywalk,而是——

在city里walk是因为打车太贵,爱喝咖啡是因为没有午休,端着是因为实在找不到垃圾桶。

(图/社交平台截图)

生活的真相往往经不起审视,而再平凡的事物(比如垃圾桶)也随时可能离你而去。

所以,拥有的时候一定好好珍惜。

这或许是上海,给所有来到此地的人上的第一课。

相关内容

原创 ...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际,一位威震四方的名将横空出世。他不仅是汉室最忠...
2025-10-08 05:03:55
原创 ...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赤壁之战堪称最精彩的经典战役。当时曹操率领的魏国...
2025-10-08 05:03:53
原创 ...
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人民书写的壮丽篇章。从远古的氏族部落到奴隶社会,再...
2025-10-08 05:03:47
汉武帝丞相李蔡被逼自杀,临...
公元前118年,丞相李蔡正在府中处理政务,突然接到一个晴天霹雳般的...
2025-10-08 05:03:45
原创 ...
西汉时期(公元前210年前后),这个强盛王朝共出现过17位皇后。令...
2025-10-08 05:03:18
原创 ...
西汉直臣汲黯:一个敢于直谏的传奇人生 出身显赫的官宦世家 在西汉...
2025-10-08 05:03:15
原创 ...
当我们谈论千古一帝这个至高无上的称号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中国历史上...
2025-10-08 05:02:53
原创 ...
在民国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有一位非凡的女性,她的名字和传奇经历至...
2025-10-08 05:02:19
原创 ...
1924年深秋,北京城风云突变。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联合直系将领冯玉...
2025-10-08 05:02:11

热门资讯

从上海游戏博物馆,看中国游戏产...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每当夜幕降临,地处上海中心城区西部、徐汇元界街区内的各光影艺术装置便会逐一亮...
从“中国游”到“中国购” 外国...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我国消费市场繁荣兴旺,而随着免签、退税以及支付便利化等政策措施的不断优化,大批外国...
护航“双节”⑰|长白山市场监督... 假期期间全力营造 放心旅游消费环境 - 长白山市场监督管理局 - 随着沈白高铁开通、G331全线通车...
太行秋色美如画 云雾公路入镜来 10月7日,山西晋中左权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大堡岩段秋意正浓。雨后云雾缭绕,航拍镜头下,蜿蜒公路与红、...
原创 情... 在长城城墙上刻名字,本以为这种事现在都不会发生了,但实际上还真有。 10月3日,有网友发视频称,有游...
首届“最爱TOP.中央公园音乐... 10月2日至6日,“最爱TOP.中央公园音乐嘉年华”在普陀TOP中央公园持续举行,为市民的国庆假期提...
走进电影中的山与水 这个假期跟...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10月7日18时40分,2025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含预售)破17亿元!国庆中秋...
“一个平台一次预约”,北京统一... “十一”假期,北京旅游市场热度高涨,但各景区独立的预约系统也为游客带来了烦恼。针对假期有游客通过社交...
一场音乐嘉年华,呈现一座国际创... 2天狂欢音乐节、5场主题演出、30辆房车露营体验、50余个市集摊位以及千架无人机表演......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