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昭平黄姚古镇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景区管理部副经理古记样
10月5日 星期日 晴
晨光未露,黄姚古镇已在我脚步声中苏醒。作为景区管理部副经理,国庆黄金周于我而言,是一场与景区同事共同奔赴的“守护之约”。双节假期,市县镇三级部署专人坚守一线岗位,确保景区秩序井然。
清晨的带龙桥畔,晨雾漫过青石板路,保洁员推车清扫的沙沙声惊起水鸟,姚江涟漪圈圈荡开,这幅水墨画卷背后,是我们提前两小时到岗的日常。
古记样在检查游船救生设备。
7时整,每日调度会准时开始。墙上电子屏实时跳动着客流数据:今年上半年,黄姚古镇已接待游客88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500万元,同比增长均超15%。但数字背后,是更具体的责任——今天需协调八仙巡游、皮影戏展演等6场活动,检查12处重点区域设施安全。散会后我直奔古戏台,工程部师傅正检修灯光秀线路,汗水已浸透他的工装后背:“夜间演出用电量大,得确保万无一失。”
穿梭在明清街巷间,每一步都踩着实干的声音。售票处同事反复解答购票疑问,嗓音已沙哑却仍保持微笑;停车场管理员在烈日下奔走3小时,引导第103辆旅游大巴入位;后勤组用对讲机紧急调运200箱饮用水,而这样的补给今天已进行第五轮。正当我检查游船救生设备时,对讲机传来消息:天然街有游客扭伤。我们立即启动应急预案,6人协作抬送轮椅,20分钟内完成从接报到送医的全流程。游客那句“景美服务更暖”的感慨,让所有疲惫瞬间消散。
古记样和工作人员对黄姚古镇游船进行督导。
午后的古镇更显沸腾。红旗与灯笼交织的街巷里,广府民俗巡游队伍引来阵阵喝彩;美食市集飘散着豆豉蒸排骨的香气,游客举着手机记录打糍粑的非遗技艺;姚江岸边的摄影爱好者守候多时,终于捕捉到阳光洒在仙人古井的绝美瞬间。这些鲜活的画面,正是我们节前重新粉刷停车场标线、更换千盏灯笼、演练数十次应急预案所追求的场景。
夜幕降临时,灯光秀将古建筑群点亮成星河。我巡查至龙爪榕广场,见篝火晚会人群欢歌笑语,安全员小梁正悄悄揉着站麻的双腿。他笑着说:“今天帮三位家长找到走失孩子,现在听到孩子哭就条件反射冲过去。”这种“条件反射”,实则是200余名员工共同练就的职业本能——行政同事主动下沉开观光车,保洁员随时清理巷道杂物,所有人用“白+黑”的坚守,换来游客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体验升级。
维护景区秩序。
回望千年古桥流水,我常想起黄姚作为“中国楹联文化古镇”的底蕴。此刻悬挂在景区入口的“国泰民安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楹联,恰似我们坚守的注脚。当国庆的欢歌与古镇的静谧交融,当游客的笑声穿越青砖黛瓦,我们甘作无声的铺路石,用责任守护这份“诗和远方”。因为知道,每一盏灯笼的明亮、每一条古巷的洁净、每一次危难时的援手,都是壮美广西最生动的旅游名片。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