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慕名而来的,品浓郁的咖啡,拍美美的照片,一切压力和烦恼都会烟消云散。”10月3日,在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街道东安村的“山海·无岕cafe”,来自山西的游客范秦瑾一边品着咖啡,一边将刚拍的照片分享到社交平台。
“山海·无岕cafe”坐落在骊山半山腰,一栋灰白色的房子与骊山相映成趣,室内以原木色家具和暖黄色光线为主,各种绿植生机盎然。坐在咖啡馆里,既能静享咖啡的香气,又能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惬意。尤其入秋后,骊山与咖啡馆的灰白建筑相互映衬,随手一拍都是秋日美景。这不仅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照,更成为亲子游、朋友聚会的热门选择。
“我从小在骊山下长大,对这片山水有着很深的感情,又一直痴迷咖啡文化。所以就想把两者结合起来,打造一个能让游客‘慢下来’的地方。”“山海·无岕cafe”负责人张吉文说。
如今,“村咖”作为乡村旅游的新型业态,不仅成了临潼的网红打卡地,更吸引着不少有梦想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在“山海·无岕cafe”,5名员工中有4名是周边村子的年轻人。“村咖”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城市与乡村,让更多人看到乡村的潜力,也为乡村注入了新的人气和文化活力。
而在“山海·无岕cafe”不远处,后瀛民宿同样人气高涨,客房早早被预订一空。民宿的火爆也带火了东安村的石榴产业。眼下,正值石榴成熟季,游客们在享受山间静谧的同时,还可亲手采摘饱满多汁的临潼石榴,在味觉与体验感中,感受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
“和姐妹们约着来放松,没想到体验这么丰富。”来自渭南的游客张敏手里提着亲自采摘的石榴,脸上满是笑意,“这种既能赏景、又能体验采摘的乡村游,比单纯逛景区有意思多了。”
沿骊山“最美环山路”驱车而上,秋色如画卷展开,山腰处野生黄菊连片绽放,与红绿交织的树木构成斑斓背景板。在沿路的观景台,游客纷纷举起手机,记录骊山秋韵。
在骊山之巅的“云集”网红打卡店,观景平台上挤满了举着手机、相机的游客。河南游客张登峰半蹲身子,正调整姿势帮朋友将身后的“最美骊山”全景纳入镜头。
“我们特意绕路来这儿,就是冲‘最美环山路’的名气来的,这蜿蜒盘旋的山路配着远处的山景,拍出来太出片了,果然名不虚传!”张登峰看着手机里刚拍的照片说。
随着乡村旅游渐热,前来骊山“最美环山路”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仁宗街道依托生态环境以及独特的旅游资源,打造了“云集”“云深不知处”等网红打卡店,并搭建了农特产销售平台。如今,这里不仅成了众多游客休闲放松的首选,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更多“家门口”的就业岗位,也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10月2日,位于骊山深处的临潼区小金街道毛湾村“湾塘·见山”民宿,来自咸阳的游客吴佳怡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踩着青石板路登上了屋后的“金山之瞳”观景台,用手中的相机对准远处层叠的山景,记录下这里独有的秋韵。
“我们是被网上‘金山之瞳’的照片吸引来的,来了才发现,这里比网上的画面还让人惊喜。”吴佳怡笑着说,“环境特别清幽,睡眠质量都变好了,刚好给连轴转的工作‘充个电’。工作人员也很贴心,还给我们推荐了周边的徒步路线。”
沿着青石板路漫步,竹篱笆圈出的小院落里种着各种绿植,墙角的老磨盘被改造成小茶几,随手可见的玉米串、干辣椒串挂在屋檐下,满是乡土气息。
小金街道毛湾村位于临潼城区东南约35公里处,四面环山,绿树成荫,富氧离子含量高。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资源,2022年,毛湾村通过“党建+集体经济+企业+农户”的模式,流转村民闲置老屋,将其整体打包租赁给企业发展民宿产业,带动乡村旅游。
“老屋在改造中,特意保留了原有结构和‘乡土’元素,希望让游客在这里望得见山、记得住乡愁,同时还能享受到都市生活的品质。”毛湾村党支部书记韩东峰说。
如今,毛湾村的民宿产业已初具规模。据介绍,“湾塘”系列民宿共规划了四期,分别命名为“湾塘·见山”“湾塘· 归野”“湾塘·轻舍”“湾塘·入境”。目前已建成的13个特色小院,一次性可接待30余人住宿,配套的餐厅能同时容纳上百人用餐。除了“金山之瞳”网红打卡点,民宿还打造了休闲草坪、有机农田,游客可以在草坪上露营野餐,也能到农田里体验采摘蔬菜的乐趣,沉浸式感受乡村生活。
“依托临潼深厚文旅底蕴,民宿产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了村里的村容村貌和配套设施,还让部分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梦想。”韩东峰介绍,“湾塘・见山”民宿一期共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同时还激活了花椒、蜂蜜等山货销路,为村民带来直接收入。
近年来,临潼区积极探索“文旅+农业”新路径,打造文旅演艺集群、民宿酒店集群、研学体验集群、露营基地集群等消费新业态,全面释放农文旅融合产业潜能。开启农业园区沉浸式体验新模式,推出乡村休闲旅游精品近郊游线路,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