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南大别山北麓的褶皱里,藏着一处罗山县龙池景区。这里没有商业开发的喧嚣,却有千年古寺的钟声、原始森林的私语,以及峡谷深处那汪永不干涸的“神池”,成为徒步者与露营客心中的圣地。
徒步:
穿越时空的峡谷诗行
龙池大峡谷的徒步路线,是大地写给探险者的情书。从彭新镇天竹村出发,沿着天竹河溯溪而上,十公里的崎岖石径将带你穿越地质年轮。峡谷入口处,“铁门坎”的巨石如天然门阙,而“刀劈石”的裂缝中,至今留存着济公活佛拔柱建寺的传说——相传明代寺庙重建时,活佛醉后从龙池中拔起数吨石柱作顶梁,从此佛光普照。
行至峡谷中段,S形河床中央的圆形深潭便是龙池。这汪直径五米的碧水,旱季用竹竿可触底,向西南探则深不可测。清代御史刘怀题写的“龙池”二字,在青苔覆盖的岩壁上若隐若现,与身旁潺潺溪流构成动静相宜的画卷。继续向南,黑白龙潭的瀑布群如银链垂落,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而“鹰嘴石”“犀牛望月”等奇石,则让每一步都充满发现惊喜。
资深徒步者偏爱23公里环线:从龙池入口穿越至何家冲烈士陵园,沿途跨溪二十余次,古村落的夯土墙与红军路的石阶交替出现。这条路线将自然奇观与红色记忆编织成网,途中补给需自备,但山民家中的罗山大肠汤与豆腐宴,足以慰藉疲惫的身心。
露营:
星空下的山野记忆
当夕阳为峡谷披上金纱,龙池周边的露营地便苏醒过来。弥陀禅寺遗址旁的缓坡是首选之地,这座始建于南北朝的古寺虽仅存一层砖石大殿,但残存的廊柱底座与阳刻碑文,仍在暮色中诉说着1500年的沧桑。在此扎营,可闻松涛伴钟声入梦,晨起时看薄雾从黑白龙潭升起,恍若置身水墨画卷。
若追求更山野的体验,不妨前往峡谷深处的“快活岭”。这里没有人工设施,却有千年古树编织的天然穹顶。当夜幕降临,银河如练横贯天际,国家级保护动物白冠长尾雉的啼叫穿透林海,与篝火旁的吉他声交织成独特的夜曲。露营者需谨记环保誓言,将所有垃圾带出峡谷,让这份原始之美得以永续。
人文:
山水间的精神图腾
龙池的魅力,不仅在于自然造化,更在于其承载的精神记忆。革命战争年代,这里作为红二十五军的重要根据地,峭壁上的红军标语与长岭岗战斗遗址,让每块岩石都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站在龙池畔,手捧清冽的泉水,突然懂得清代诗人笔下“欲借一瓢倾马鬣,蟠龙吹雾半蒙溟”的意境。这片未被驯服的土地,用它的原始、神秘与包容,治愈着每个渴望逃离都市的灵魂。当晨雾再次漫过峡谷,新的徒步者与露营客又将踏上征程,而龙池的传奇,永远在下一块巨石后、下一道瀑布间、下一缕炊烟中,静静等待。
部分文字内容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