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中旬至10月初,阿尔山以一场不到30天的秋日狂欢,成为全国旅行者心中的“顶流秘境”。当南方秋色尚显含蓄,北疆阿尔山已掀起一场视觉风暴——乌苏浪子湖晨雾缭绕,宛如仙境;白狼峰顶,日出时分金光穿透云层,动人心魄;不冻河畔,金黄牧草与湛蓝水草相映成趣,牛群悠然,仿佛行走在莫奈的油画中。这里处处是天然摄影棚,随手一拍即是壁纸级大片,精准击中年轻人“出片需求”,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爆款打卡地。
据统计,国庆前3日,阿尔山累计接待游客超23万人次,同比增幅达73.18%,实现旅游收入2.89亿元,同比增幅达73.05%,宾馆民宿全城爆满、自驾车辆排成长龙……车连车连车模式再度上演。阿尔山以“秋日限定款”的独特魅力,以340%的热度涨幅跻身国内热门宝藏小城榜单,成为全国游客争相奔赴的旅行目的地。
旅游数据全面飘红,多维度印证火爆态势
国庆假期前3日,阿尔山各景区人流量累计突破10万人次,10月3日单日接待量达4.5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自驾游成为主流出行方式,三天内进入阿尔山的自驾车超3.5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354.55%;阿尔山旅游专列连续三日满员发车,阿尔山机场日均接待航空旅客创同期新高。
住宿市场呈现“一房难求”景象。全市宾馆民宿入住率连续三日达到满房状态,甚至启动了备用房源,部分热门区域甚至出现“跨夜等房”现象。来自北京的游客李女士表示:“提前一周预订都差点没订上,最后选了居民家的闲置房,没想到也特别干净舒适。”
阿尔山的爆火绝非偶然,得益于先天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后天的项目谋划,最终实现从"深闺秘境"到"顶流IP"的跃升。
业态升级焕新体验,小众秘境成“顶流”
阿尔山的走红并非偶然。依托火山地质、森林湿地交织的稀缺秋景,当地以“文旅融合”为核心,三年来打造森林、温泉、研学、康养等62项重点文旅项目,推出多元化体验活动,精准契合游客对深度旅行的需求。
从"看景"到"入景"的,沉浸式体验创新
依托火山地质、森林湿地交织的稀缺秋景,阿尔山以"文旅融合"为核,打造"白+黑"全时段体验链。白天,摄影家采风,用镜头捕捉"漫画版秋色";自驾穿越沿,感受火山遗迹与秋色交织的震撼;“天天那达慕”,演绎民俗文化的魅力。夜晚,非遗篝火音乐节、花车巡游轮番上演,千人共舞的场景成为社交媒体热门话题;《天韵阿尔山》《林都号主题音乐会》等演出爆满,游客王先生感叹:“白天看景,晚上看戏,阿尔山的夜晚比白天还热闹!”
针对赏秋需求,阿尔山推出“经典2-5日游”“温泉康养线”“自驾穿越线”等多样化产品。林都号专列串联国家森林公园、温泉、演绎,让游客“一站式”体验北疆风情;自驾游客可沿“森林牧场—白狼—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环线,感受火山遗迹与秋色交融的震撼。
服务保障细致入微,小城温度打动人心
面对激增的客流,阿尔山以“绣花功夫”提升服务品质。为了保障十一“黄金周”期间旅游服务,制定十一专项工作方案与预案,成立一个应急保障指挥中心,组建五个工作专班,制定五项工作机制,以155模式做足服务保障。推出“暖心服务”组合拳:街道免费供应“秋天第一杯奶茶”;圣水迎宾仪式展现民俗风情;政府食堂对外开放平价餐饮,森林公园推出2元宠客早餐;全市范围内搜集备用房源、学校宿舍,在游客订不到房间时紧急调配;机关停车场全天候免费开放,缓解停车难题;提前供暖应对秋寒;环卫工人凌晨4点开始清扫,确保城市干净整洁;一线工作人员开展服务礼仪培训,推行“微笑行动”,打造宾至如归的服务;调配全市机关人员补充到各景区景点一线岗位,确保各岗位服务力量充足;文旅体局全员到全市景区景点加强监督、靠前服务;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客流,调派近400名交警在乌苏浪子湖、蓝房子等全市狭窄路段增疏导,景区内启用“单循环”通行模式,未发生长时间拥堵。这些"细节处见真章"的举措,不仅解决了游客的"急难愁盼",更传递出"以客为尊"的城市温度——正如游客留言:"这里不止有风景,更有让人想留下的温度"。
从“藏于深闺”到“全网爆红”,阿尔山的启示
稀缺自然资源是"底色",而精细化运营、战略级谋划、暖心式服务才是"点睛之笔"。三者的深度融合,让23天的绚烂秋色转化为30天的流量奇迹,更书写出文旅融合的生动答卷。正如游客在社交媒体上的留言:“这里不止有风景,更有让人想留下的温度。”
火山为砚,秋叶为墨,阿尔山正以最盛大的姿态,邀请全国游客共赴一场秋日的浪漫之约!
来源:阿尔山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编辑: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