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缭绕的峰林间,游客通过手机APP实时规划着最佳游览路线;非遗文创展区内,数字艺术与传统工艺交织出全新体验;一场全球旅游业创新盛会,正让这片世界自然遗产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九月下旬的湖南张家界,一场以“临界·跃迁”为主题的2025全球旅游业创新周如期举行。来自全球的160余位文旅领域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文旅硅谷,世界之瞳”展开深度对话。
这不仅是一场行业盛会,更是张家界从传统观光旅游向“科技+自然+多业态”转型的生动实践。在2025年,张家界正以创新为笔,科技为墨,在世界旅游版图上重新勾勒自己的坐标。
科技与自然的融合,已成为张家界旅游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今年9月,张家界发布了首个多语种AI文旅智能体“梦想龙”。这一智能系统能为境外游客提供精准的旅游信息服务,破解了语言障碍对国际游客体验的影响。智慧旅游的推进,显著提升了游客体验。2025年18月,张家界在线旅游平台接待人次同比增长21.0%,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5.6%。更值得关注的是,景区门票产品订购人次同比增长26.5%,金额同比增长36.4%。金额增幅高于人次增幅,反映出科技赋能后游客体验的深化带动了消费升级。
在旅游公共服务领域,张家界加快完善路网、住宿及景区硬件设施,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提升入境游客旅行便利度,以良好服务赢得游客口碑。作为全国首批优化支付服务重点城市,张家界积极为境外客人创造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的旅游环境。
九月的张家界,全球文化旅游商品博览会同步举行。五大展区集中展示着来自国内外的旅游商品、非遗文创与创新设计。博览会首创 “旅游商品夜游”模式,延展消费场景,提升游客体验。非遗展区受到入境游客青睐,本地商户通过策展互动收获多地订单。
业态创新的背后,是张家界对旅游消费场景的深度重构。以文旅融合新地标 “72奇楼”为例,这座以109.9米刷新“全球最高吊脚楼形态建筑”纪录的文旅综合体,凭借非遗与科技融合的沉浸式体验,年接待游客已突破300万人次。业态创新不止于城内,更延伸到山水之间。今年,张家界新推出七星山飞拉达、大峡谷蹦极等户外体验项目。这些新业态显著提升了张家界在年轻游客中的吸引力。
八月,重庆至张家界首趟周末高铁正式开行,标志着两地“周末微度假”模式迎来“小时直达”新时代。交通升级的背后,是张家界从传统观光游向“全域全时”度假目的地的加速转型。
数据显示,2025年17月,张家界全市共接待游客2781.7万人次,总花费394.8亿元。游客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省外游客占比69.7%,市内游客仅占13.6%。这种游客分布结构,凸显了张家界全国性旅游吸引力的巩固与增强。
在武陵源景区,年均到访游客超1590万人次。当地政府正加大科技赋能、加强流量监测,科学调度运力、强化安全保障,不断提升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全域旅游的格局下,张家界不忘“旅游为民”的初心。通过推动旅游与文化、艺术、科技等跨界融合,抢占文旅发展新赛道。
2025年17月,张家界共接待入境游客72.23万人次,入境游客总花费3.7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2%、16.42%。韩国仍然是张家界最大入境客源国,17月接待韩国客人238451人。更值得关注的是,欧美游客大幅增长。其中,美国旅客27903人,同比增长36.62%;德国旅客10312人,同比增长79.58%;意大利旅客9617人,同比增长215.47%。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张家界持续不断的国际化努力。通过开通更多国际航线、举办旅游推介活动、与境外旅行商合作等方式,张家界不断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全球旅游商品博览会的灯光与“72奇楼”的沉浸式体验交织,AI智能体“梦想龙”与多语种导游服务并行。自然景观与科技、文化、艺术的融合,让张家界从单一观光目的地,跃迁为全域沉浸式体验的“文旅硅谷”。
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智慧文旅建设、全域旅游运营及旅游大数据研究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注重“智慧文旅”应用创新,运用云计算、物联网、VR/AR、AI、区块链等技术赋能文旅行业,目前已拥有二十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系统及软件著作权产品。科技赋能文旅创新成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