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上丝绸之路到改革开放,从“产品出口”到“制造业出海”再到“产业链全球化”,粤商始终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9月29日,在2025世界粤商大会的国际合作与全球市场拓展专题会上,与会嘉宾共话国际合作的新机遇、新模式。全联农业产业商会会长、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丹认为,中国企业需从“走出去”向“走进去”升级,把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一起。
“我们很早就意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放眼全球,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积极服务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陈丹现场分享,恒兴三十多年来,坚持“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要把水产食品产业链做好。恒兴出海一路走来,深刻体会到,对于“走出去”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走进去”,要把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一起,要积极发挥对当地就业、产业、经济发展的带动和推动作用。
从产品进出口到全产业链输出,恒兴摸索出中国水产企业出海的“恒兴模式”。陈丹现场分享,2017年,恒兴完成了埃及国家渔业产业园项目的建设投产,该项目是中东、非洲地区最大的渔业产业园项目,填补了埃及海水养殖的空白。“在项目的总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我们负责整体规划、设计、技术培训、标准建立、运营指导,输出中国方案、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和中国装备,成功实施‘项目规划设计+设备出口+工程承揽+技术服务’的水产产业链项目整体输出的恒兴模式,成为国内第一个对外输出整体解决方案的水产企业。”如今,印尼、沙特等多个国家政府和机构正积极与恒兴洽谈渔业产业园EPC项目。
“国际化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陈丹表示,尊重和融合当地文化,这点特别关键。每一个国家的消费习惯、消费特性、消费口味都不一样,要先了解每个国家不同的需求。“如我们针对东南亚风味开发冬阴功海鲜煲、酸汤烤鱼,针对欧美华人餐饮推出酸甜松鼠鲷鱼、剁椒鱼头、黑椒鱼排、虾春卷。既满足了特定区域的风味,也推进了特色中餐全球化的进程。”
结合实践,陈丹为企业出海提出四点建议:一是企业出海更需要“择良木而栖”,综合评估目的地的市场前景、政治法律、税务与外汇政策等因素;二是加强协同创新,形成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合力。我们不仅要自己“走出去”,还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起“走出去”;三是深化本地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把握数字机遇,创新国际化方式。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深化数字化应用,赋能海外业务的全链路运营,创新国际化模式,拓展出海新路径。
文|记者 莫谨榕
图|记者 邓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