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沐子 通讯员 刘继波 余柯 应志波
随着国庆、中秋双节临近,全国文旅市场热度攀升。初秋时节,浙江的海岛风光依然是备受青睐的热门之选。
9月29日,潮新闻记者从浙江海事局了解到,据统计,受国庆、中秋双节叠加影响,假期8天浙江水上发送旅客预计约180万人次(精准预测178.85万人次),较去年国庆、中秋假期同比增长30.8%,全省拟计划投入客船276艘。10月3日-4日将出现客流高峰,单日最高可达23万人次。
记者了解到,因今年假期时间充裕,水上客运最繁忙的舟山群岛陆岛运输预计135万人次,同比增长34.6%,计划投入客船151艘,其中普陀山客运航线日均发送旅客将超10万人次。其中,宁波地区假期预计水路发送旅客15.59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8%;台州地区假期预计水上发送旅客6.4万人次,同比增长56%,2日至4日则为该地客流高峰,仅大陈航线单日旅客预计超4000人次;温州地区假期预计水上发送旅客21.86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39.60%,其中南麂岛客运航线单日水上发送旅客最高可达3950人次。
舟山群岛水上旅客出行需求旺盛 受访者供图
据悉,国庆中秋假期浙江全省以多云为主,气温较常年偏高,其中2-6日部分地区有35~37℃高温,7日前后受弱冷空气影响,气温有所下降,沿海海面和浙北内陆部分地区分别有8~9级和5~7级阵风,对水上客运安全带来一定影响。
为保障出行安全,浙江海事部门对拟计划投入营运的276艘客渡运船舶开展节前检查,并完成缺陷整改,坚决杜绝船舶带“病”投运。同时加强国庆期间一线执法力量配备,严格落实客渡运船舶恶劣天气预警“叫应”机制,强化客流高峰时段的专人专艇现场驻守,对日均客流达2000人以上或实际载客300人以上客运航线以及陆岛运输、夜游等重点航线,安排执法人员随船监管,严把开航关。
此外,长三角一体化长航线客船应急救助机制于9月28日在浙江舟山建立,该机制旨在建立客运企业“自救”、客运公司间“互救”和社会力量“它救”的客船应急救助网络,最大限度确保及时有效处置水上客运公共突发事件,全力保障浙沪海上通道、岛际交通网安全营运。
据悉,由于浙北沪南海域拥有多条航程超20海里或航行时间超2小时的客运航线,浙沪海上通道、岛际交通网客流密集,年均水上客运量超300万人次,呈现“外海区”“长航线”“大客位”等特点。应急救助机制将常备应急救助力量拓展至15家,将浙沪两地水上客运航线沿线相关的海事、交通、渔政等6艘公务船艇,拖轮企业所属17艘专业拖轮,以及客运企业的近30艘客运船舶纳入应急救助网格。各方救助力量在海上搜救中心统一指挥协调下,协同开展应急联动,最大程度提升应急处置效率。
受访者供图
根据应急救助机制,相关客运公司每日至少指定1艘客船作为应急值守船舶,确保收到救助指令后能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海事、交通、海经等部门及东部各乡镇人民政府、拖轮企业指定应急联络人,相关职能部门明确1艘应急待命船艇,确保应急信息传递畅通,及时处置突发情况。各相关部门还将推动应急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救助演练,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
在各项安全保障措施之下,浙江海事部门正全力为广大游客的“诗与远方”保驾护航,确保每一位旅客安全、顺畅地抵达,感受秋日海岛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