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9月28日电(记者 周燕玲)秋日的贵州省德江县枫香溪镇张家湾小学,洋溢着比阳光更温暖的感动与欢笑。一场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驻德江县工作队组织策划的“传承优秀文化、传递温暖爱心、共促乡村振兴”系列公益活动在这里温情揭幕,活动将物质鼓励与文化沁润融合,通过爱心捐赠、集体生日会与非遗蜡染体验三大环节,不仅为乡村留守儿童送去了实实在在的温暖,更完成了一次非遗回归乡土、反哺未来的生动实践。
图为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的亮点与成果,集中在“非遗传承环节”。在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驻德江工作队的指导下,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巧妙结合2025年布依族服饰推广活动形式,特别邀请蜡染传承人,为80名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带来了一堂生动形象的非遗实践课。孩子们从了解蜡染的历史渊源开始,亲自动手体验了描蜡、染色、去蜡等关键步骤。
现场,蓝色的染料在白色的布帛上晕开,孩子们专注地用蜡刀绘制着充满想象力的图案,古老的技艺与稚嫩的笔触在这一刻碰撞出惊心动魄的火花。
图为活动现场。
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说:“以前只在书本上见过蜡染,觉得好神奇,今天自己动手做,才发现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么有趣!”这一幕,正是工作队推动“非遗返乡,文化赋能”目标的最佳体现——让沉寂于博物馆的非遗项目,重新回到民间,特别是在孩子们心中激活其生命力,确保文化血脉得以赓续。这不仅是一堂手工课,更是一堂深刻的文化自信课。
图为活动现场。
除了文化层面的深耕,活动的人文关怀同样细致入微。在捐赠环节,29名受助儿童分批上台,从爱心人士手中接过满载关爱的物资。随后的集体生日会更是温情满溢,80多名孩子在全体嘉宾、师生的祝福声中,许下心愿、分享蛋糕,为在外拼搏的爸爸妈妈写下温情寄语。工作队员们与孩子们一同唱响生日歌,现场化作一片欢乐的海洋。这种陪伴与互动,极大地提升了孩子们的幸福感与归属感,实现了物质帮助与精神关爱的同频共振。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派驻干部吴安宇说:“我们的使命不仅是促进乡村振兴,更是要把文化自信的种子播洒在广袤的乡村。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在孩子们澄澈童心中洒下爱与美的种子,让源自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归乡村这片最广阔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驻村工作队探索“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路径的一次成功案例。工作队将文旅系统的专业资源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实际动能,通过“非遗+教育”“文化+公益”的创新模式,有效提升了社区凝聚力与村民的文化获得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