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甪直有粒鸡头米”2025第一届鸡头米寻鲜市集在甪直镇澄湖水八仙生态园开幕。这一活动以鸡头米为纽带,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趣味体验场景,让游客能沉浸式地品味这一有着500年种植历史的江南水乡珍馐。
2025第一届鸡头米寻鲜市集启动仪式。图片来源/吴中发布
创意市集,新奇体验
鸡头米,因其果实形似鸡头而得名,被誉为“水中人参”,在苏州已有500年的种植历史。苏州人对鸡头米的感情深厚,它代表着一种“不时不食”的苏式生活美学。
本次寻鲜市集正是以“甪直有粒鸡头米”为主线,活动时间横跨国庆假期前后。市集设计了四大特色区域,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体验,在“美食寻鲜区”,市集推出了以鸡头米为核心的“水乡仙宴”,20余道创意菜品令人眼前一亮。“文创体验区”则融合了鸡头米主题文创与甪直水乡妇女服饰、麦秆画、庄氏粽子糖等非遗珍品。游客还可以参与剥鸡头米比赛,亲身体验这道水乡独特的农事活动。
夜幕降临时,500架无人机以澄湖为幕布,上演了一场震撼的科技秀,依次变幻出“甪直有粒鸡头米”等字样以及鸡头米、甪端等甪直标志性图案。作为“中国水八仙之乡”,甪直镇是苏州鸡头米的核心产区。目前,吴中区鸡头米种植面积共8000多亩,主要在甪直镇,今年预计产量400吨。
甪直鸡头米市集。图片来源/吴中发布
桂花芡实,激活味蕾
对许多老苏州而言,一碗桂花糖水鸡头米是秋天必不可少的仪式。鸡头米上市的时间,正与桂花的花期重合,桂花的香、糖水的甜与鸡头米的糯搭在一起,香糯清甜,堪称绝妙。
除了经典搭配,鸡头米还有多种“进阶吃法”——芡实炒什锦、杏仁鸡头米、鸡头米炒虾仁、芡实赤豆糊等。这些烹饪方式,既保留了食材的本味,又通过简单的调味和搭配,展现了江南饮食的精致与雅致。
创新并不止步于菜品本身。今年苏州创新推出的“桂花美食地图”,将传统赏桂活动升级为一场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在桂花公园附近的老字号面馆,一碗碗晶莹剔透的桂花糖藕散发着诱人甜香;平江路上的新式茶饮店推出的桂花乌龙鲜奶茶,将传统茶文化与现代饮品完美融合。
桂花糖水鸡头米。图片来源/苏州发布
在桂花与鸡头米这对“食材CP”之外,年轻一代正将鸡头米带入时尚消费场景。草芥咖啡推出“鸡头米拿铁”,成为秋季限定爆款;Solo Café则创意推出鸡头米冰淇淋,让传统食材与纯正奶香碰撞出新奇口感。连锁茶饮品牌如“茉沏”“柠檬森林”也相继推出鸡头米饮品,让这一水乡风物以轻松方式走入日常。
鸡头米拿铁。图片来源/苏州姑苏发布
一碗桂花糖水鸡头米,不仅是味觉的延续,更是文化认同的载体。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它帮助苏州人确认自身的文化根脉;而鸡头米咖啡、冰淇淋等“网红产品”,则以低门槛、国际化的方式吸引年轻群体,推动传统食材进入当代生活场景。
苏州秋日,滋味多彩
苏州的秋天,美味不止于鸡头米。
早在9月10日,苏州市第二届“苏韵乡情 百味乡食”推介暨苏式美食“送技下乡”活动已在常熟举行。活动汇聚了来自全市10支农家乐队伍和35支乡食参赛队伍,以“承苏式技艺 品乡村至味”为主题,开启了一场舌尖上的乡村振兴实践。
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各桌宴席大胆创新。望亭芙蓉酥以极薄的“年糕片”作为主题,与其他地区的芙蓉酥形成鲜明区别;太仓市的“福运荷花宴”通过文化传承故事,让千年荷文化在舌尖流转……活动当天,“时味苏州”数字化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集农产品展销、品牌推广、农业文化展示于一体,以新鲜、高效的方式,将苏州的优质农产品传递给消费者。
9月26日,苏州阳澄湖大闸蟹正式开捕,标志着蟹季的开启。阳澄湖大闸蟹养殖户介绍,今年蟹的长势非常好,年初选用了阳澄湖一号蟹苗品种,蟹的整体规格更大,母蟹的成数相比老的蟹苗品种有所提升。
在相城区一家以蟹宴闻名的餐厅后厨,厨师长正在细致地演示蟹粉小笼包的制作工艺。“我们始终坚持手工拆蟹,虽然费时费力,但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蟹肉的鲜美口感。”餐厅负责人表示,今年他们推出了从经典蟹宴到创新融合菜的多款套餐,价格不等,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
苏州文旅部门也顺势推出“来苏州,过好吃的秋天”主题推广活动,推出“第一朵金桂”“第一口蟹香”“第一拍律动”“第一程登高”“第一声天籁”等多元玩法攻略。同时,向广大市民游客发放文旅消费券,助力实惠出行;推出“来苏州,过好吃的秋天”专场直播,太湖畔自驾徒步、阳澄湖畔品尝蟹味等主题活动。
“来苏州,过好吃的秋天”活动。图片来源/苏州文旅
市集飘香,湖蟹开捕,苏州的秋天正以一场舌尖上的盛宴,向世界展示这座千年古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创新美食哲学。
文/袁昕
资料来源:吴中发布、苏州发布、苏州姑苏发布、苏州文旅、相城生态文旅集团、苏州人社发布、苏州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