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小镇缘何“遇冷”,“千镇一面”只是表现。部分仿古小镇忽视对文化的深度挖掘,“文旅”外衣下,地产项目的本质凸显。
从淡季到旺季,这些“遇冷”的仿古小镇,并无“升温”。
有地方文旅干部称,为了加快项目落地,地方与开发商签订模糊协议,未考虑项目是否与本地消费环境匹配。项目失败后,成为当地“烫手的山芋”,盘活困难重重。
重房产 轻文化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文化规划中心主任钟晟分析,仿古小镇“千镇一面”,其根源在于企业责任缺失与运营能力不足。
今年以来,记者两次走访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古镇。古镇物业一名工作人员描述,古镇由商业街、四合院、公寓组成,“开街时,四合院每平方米能卖到2万多元,现在价格腰斩也卖不出去”。
航拍常德市桃花源古镇四合院。人民网记者 游天燚摄
“古镇定位文旅配套工程,其规划背离土地出让时的产业定位,实际上地产性质大于文旅,靠卖房盈利。”桃花源旅游管理区文化旅游局一名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分析,桃花源古镇的衰落与开发商的“地产思维”密切相关,忽视对当地文化的深度挖掘,使得古镇缺乏独特吸引力。
这种重房产、轻文化的运营模式,使得部分仿古小镇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最终走向失败。
中国旅游研究院规划与休闲研究所副研究员李雪介绍,仿古小镇建设通常属于重资产项目,建设时需要大量资金注入,例如土地开发、建筑施工、景观打造等。部分开发商资金储备不足,或者过度依赖外部融资和销售房产回款,一旦销售不畅或融资困难,资金链容易断裂。
桃花源古镇相关负责人金义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古镇融资困难。“和37家企业谈过合作,能拿出钱来投资的非常少,他们认为古镇没有流量,比较冷清,投资意愿不强。”
弱规划 重招商
规划不当,也是仿古小镇陷入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重庆市大渡口区义渡古镇为例,这个仅用一年修建完成的仿古小镇,其开发商重庆义渡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于今年6月13日注销。
义渡古镇内的一名商铺店主质疑其“规划不合理”。据他介绍,义渡古镇虽然在原址上建设,但位置在长江边,地势低,易被水淹。此外,义渡古镇虽然有渡口文化,“但是除了一些商业店铺,没有其他业态”。
在古镇商业街入口处,记者发现,靠长江一侧已有部分地面沉降。有商铺店主提及曾被水淹的影响:“即便是接到通知提前搬掉一些家具,但是空调、装修的东西无法搬走,损失数十万元。”
重庆市大渡口区义渡古镇商业街入口(上)及墙壁上的水位标示牌(下)。人民网记者 游天燚摄
此外,义渡古镇还被质疑交通规划不当。上述商铺店主称,原来有公交车路过义渡古镇门口,但后来修了停车楼后,公交车线路就被取消。“停车1个小时4块钱,收费高,很多自驾来的游客体验感不好,也就不来了。”
记者从重庆市大渡口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了解到,义渡古镇属于区文旅产业。对于其地处水淹区以及部分地面沉降一事,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不知道具体情况”。
记者多次拨打重庆市义渡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登记的办公电话,均无人接听。
重庆市大渡口区义渡古镇。人民网记者 游天燚摄
一些仿古小镇建设时,政府为推动地方发展,给予开发商土地价格优惠等支持,而部分宽松的政策环境并未换来成功的项目。
8月27日,记者获取湖南省常德市大唐司马城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其发展劣势就有介绍: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淡旺季十分明显,整体发展受到制约。
开发易 盘活难
如今,对于当地政府而言,盘活仿古小镇成为“要解决,又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资金短缺、同质化、市场信心不足等多重困境交织,使得盘活之路困难重重。
在龙潭水乡东南门的石柱上,贴有开发商成都龙潭裕都实业有限公司的公告。公告称,2024年11月4日,成都市成华区法院依法决定对龙潭裕都实业有限公司进行预重整。
成都市成华区委办公室2018年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回复相关留言时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市场变化、经营理念和资金链断裂等多重影响,导致龙潭水乡项目运营停滞。
“2017年初政府部门积极推动裕都公司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已达成合作意向……力争2019年内彻底改变龙潭水乡当前面貌。”
然而如今已到2025年,该计划并未实现。成华区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没有听说有明确的盘活计划”。
重庆市铜梁区淮远古镇。人民网记者 游天燚摄
重庆市铜梁区淮远古镇近况有所改变。
古镇内摆放着落款时间为2024年11月14日的重庆第一中级法院执行公告。公告显示,因借款合同纠纷,开发商重庆市新淮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的12处不动产等被予以司法处置,由重庆市玄天湖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最高价竞得。2024年1月5日,法院对案涉不动产室内物品进行强制执行腾退。
淮远古镇内摆放的执行公告。人民网记者 游天燚摄
8月7日,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网发布招标公告。公告显示,重庆市玄天湖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公开招标,对淮远古镇(二期)提升改造。
“目前整个古镇由我们进行改造,对设施设备和空闲区域进行维修和建设,预计在国庆前后开街。”重庆市玄天湖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淮远古镇将改名为“铜梁龙街”,除了特色餐饮以外,提升改造工程将增加娱乐项目,“就像重庆的洪崖洞”。
更名后的古镇能否盘活?专家指出,如何通过差异化规划、提升服务质量,重塑市场信心,打破盲目建设与重复建设的怪圈是关键。(人民网记者黄钰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人民网 社会·法治
作者:人民网记者 游天燚